由此来看,未来智能家居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具有算力的交互载体设备,第二种是被交互设备控制的功能型产品,简单来讲就是有没有“大脑”的区别。
这就延伸出一个问题,不同品牌的“大脑”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不同的控制系统,“大脑”不匹配的产品间会彼此排斥“打架”,实际场景中你无法通过百度的智能音箱控制米家的设备,这也是oppo、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纷纷做起智慧屏的原因,通过将移动端的设备手机与固定场景的智慧屏组合形成生态闭环,把用户继续“锁”在自家生态是手机厂商在打的算盘。
手机厂商从手机入手促使用户购买生态内产品,用户跨品牌的转移成本提升产生锁定效应,这样一方面是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过多的控制系统为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套上了枷锁,家居市场界限明显被分割为小块,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行业发展陷入困境。
各品牌间设备互联困难,智能家居行业难以规模化、持续化发展。当下智能家居产品系统间割裂感严重,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因为使用单个产品需要单独在手机上安装APP来控制,无法将不同品牌间产品组合使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家居行业的整体发展,这也是导致我国智能家居配置率高达84.2%,但智能家居市场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原因。
何时用户提起智能家居不再是说,我更换了一“个”智能家居,而是一“套”智能家居,如“一套厨房智能家居”或“一套卧室智能家居”,这才能说明我国的智能家居市场走向了成熟。
噱头与智能争锋相对
智能家居不该是噱头,而是润物无声的体贴。
当下智能家居设备运作方式多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也就是将从前需要按压的遥控器变为了语音控制,目前来看这种方式已经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觉得动动嘴就可以控制设备很幸福,但这绝不是智能家居的终点。
以互联网的思维看待用户需求这件事,乔布斯说“用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放在智能家居产品上也是同样,用户需要的或许不是更精准的语音识别,或零延迟的响应速度,而是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感应设备采集用户数据,然后以算法预测用户需求,把解决需求的时间放在用户意识到需求之前,是智能家居的目标价值所在。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