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带来新挑战不仅在中国,“赢家通吃”造成的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过度采集客户数据给个人隐私安全形成的威胁等同样引发了主要经济体监管部门的警惕和响应。

从监管理念的讨论,到监管方法的探索,再到监管内容的细化,主要经济体先后出台若干直接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法律法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也更多地运用在监管实践中,以提升监管能力。

就像美国互联网大公司微软、亚马逊等都曾因垄断问题多次出现在听证会上,它们在美国本土和欧洲地区所缴纳的罚款也是天价;德国则在2020年通过《反对限制竞争法》第十次修正案,加强对BigTech的监管等。

潘功胜表态非常明确,中国金融管理部门愿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在反垄断、数据监管、运营管理、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规范,加强监管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安全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提升金融业创新能力,同时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金融风险跨境传染。

添动力

整改是一项长期工作,有了全面可行的方案只是第一步,蚂蚁集团后续如何落实才是关键,而金融管理部门将会动态跟踪指导,及时评估整改效果。

而此次记者会,最核心的内容在于,金融管理部门就整改措施与蚂蚁集团进行了深入沟通,并督促蚂蚁集团形成了全面可行的整改方案。

对照整改方案的五个方面,我们逐条分析:

一是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

这条实质上宣判了“花呗”业务的死刑。

大家都知道,“花呗”本质上就是虚拟信用卡,以往消费者在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时,“花呗”业务是直接嵌套在支付链路中的,一旦断开支付宝与“花呗”的不当连接后,“花呗”业务就已经没有存在的土壤。

单就这一条而言,与“花呗”相比,“借呗”业务受到的影响不会太大。

二是打破信息垄断,严格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要求,依法持牌经营个人征信业务,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障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

这条对应的主要是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业务,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消费者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

客观来说,这一条形式大于内容,杀伤力有限,但未来芝麻信用的使用场景会受到一些限制。

三是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

这条是重中之重,是对蚂蚁集团的最终定性,会直接影响该公司的估值。

去年蚂蚁集团IPO计划被叫停后,围绕着后续的整改方案,市场普遍预计有三种可能:

一是小打小闹的整改后,继续按原定方案上市并按科技企业估值。当然自从去年监管定调后,这种可能性早已不复存在。

二是进行业务拆分,科技归科技,金融归金融,两块业务分别估值。这是蚂蚁集团方面极力争取的方案。

三是整体设立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业务全部纳入金融领域接受监管。对于蚂蚁而言,这是最不利的方案。

此次央行明确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说,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蚂蚁集团3万亿的估值已经一去不复返,保守估计需要打5折,甚至更低。

四是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

这条主要是为了限制蚂蚁集团的杠杆率。

众所周知,去年蚂蚁集团IPO被叫停之前,该公司的金融业务杠杆率惊人,只用区区数百亿资本金就撬动了上万亿的业务规模。

这次监管明确要求蚂蚁集团降低业务杠杆率,如果参照《巴塞尔协议》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要求,未来蚂蚁集团的杠杆率最多只能达到12.5倍,这会直接压缩蚂蚁集团未来的想象空间。

此外,根据这一条,蚂蚁的“相互宝”以及理财产品代销业务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其中“相互宝”业务存在彻底关停的可能。

五是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

这条主要是针对支付宝旗下的天弘基金和该平台引入的其它几家货币基金,虽然监管层的目的是为了管控流动性风险,但此举客观上会影响蚂蚁集团其它业务的发展规模,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也是一大利空。

结语

蚂蚁集团整改方案的制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蚂蚁集团还要对标整改方案,不折不扣地达到监管要求。其他平台企业也应对照监管要求,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为本,发展和规范并重,不断强化合规意识,巩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规范发展才有平台经济更好未来。我们相信,以蚂蚁集团整改为节点,平台企业将在规范中迎来一个新的起点,更加稳健、更高质量发展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电商资讯  电商卖家  电商运营  玺承电商学院  蚂蚁花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