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来,今日头条的所做所为也不过是升级版的经验复刻罢了,比如:
内容上紧紧贴近屌丝:不以质量论英难,只看点击量,点击量越高,被推荐得越多。
仔细研究,头条上最受欢迎的内容,本质上就是过去80、90年代地摊流行文学的翻版,从史料解密到八卦养生什么的,无所不包,像《故事会》和《知音》这类的杂志,一直霸占中国杂志发行量最前列,几十年如一日,到现在依然如此。
同样,PC互联网时代,各家新闻网站的兴盛当年也是很大程度靠着社会新闻吸引着人们眼球,那时候甚至也有着一大批闭门“造”社会新闻的人存在于地下江湖。
手段上要发动群众: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不仅能贡献低廉的劳动力最快速地完成原始积累,还可以在出问题的时候当背锅侠,化解平台的麻烦。
技术上用算法优化:根本不考虑读者到底是教授还是平民百姓,只从他的阅读习惯与点击算出他内心最深的欲望,然后充分满足他,让他看了还想看,欲罢不能。
人工智能AI有木有!
2.做号者的江湖惹来的版权麻烦
内容是最难的,同样也是最简单的!
乘着自媒体的浪潮,今日头条选择了简单粗暴地用钱砸,用金钱换时间,用金钱换内容,比如:“千人万元”补贴、 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签约问答作者。
传统媒体时代,存在着不少发行量上百万的文摘类杂志和报纸,他们的编辑部只要三五个人,加上剪刀和浆糊就可以作一本畅销报纸和杂志,而在互联网诞生后,Copy&Paste大大提高了“生产”内容的效率,后来甚至还出现了“一键伪原创”之类的软件进一步帮助提升效率,于是一群另类而庞大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者也跟着升级出现了,他们就像工厂那样,批量、快速地生产着各种各样的内容,甚至已经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产业。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红利大爆发,这些独特的内容生产者有了个专属名字:做号者。
草根形式的散户和团队做号者广泛存在,但还不足撑起整个市场,真正的大玩家,早已经机构化运作,“一个近百名员工的公司,每天可产出数千篇文章。”目前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自媒体账号基本都是做号者,多不具有真正原创能力,产出的内容来自口水化行文、拼接、改换说法翻译原稿、抄袭等,以获取平台点击量来得到广告分成,构成自媒体生态的最底层。(摘自《起底做号江湖:大多系抄袭拼凑 团队月收入数万》)
文章TAG:版权 头条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