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有法子拯救一下中国颓废的编剧行业?

文 | 杨苏颖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AI又完成了一场 “48小时电影挑战”,继两年前AI在伦敦科幻电影节上创作名叫Sunspring的短片之后,Zone Out是第一部完全由AI独立制作的科幻电影。这一次AI不仅采用了“换脸”技术构造电影人物,尝试使用神经网络生成对话和配音,还继续连任了电影编剧一职。

人工智能如何写剧本?不了解最近人工智能进展的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是不是又要开始尬吹人工智能了。其实,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已经有了不少建树,微软机器人“小冰”都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因此,文学并不是专属于人类的一块处女地。这次完成Zone Out剧本创作的这个人工智能名叫Benjamin,而它的剧本创作大部分依赖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首先,Benjamin需要接收数十部科幻电影剧本的信息。然后,它会把剧本内容分解到字母级。为什么要分解成字母级?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它预测在科幻电影剧本的创作当中一般哪些字母会有更大的概率被放在一起使用。在完成了这一步学习之后,Benjamin会生成由自己创作的句子,而非简单地从输入的语料库当中复制粘贴。当然了,只会写句子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编剧。Benjamin可以提取剧本与一般文学作品类型不一样的特征,也因此Benjamin学会了模仿剧本的结构。

好的作者并不等于好的编剧。但当国内的大IP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时候,启用原作者担任编剧却常常会被观众看作小说改编影视的质量保证。而实际上,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小说作者与影视编剧的工作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对于投资方来说,启用原作者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其作为卖剧的一个噱头。不管是导演中心制还是演员中心制都让中国编剧的地位显得无足轻重,而反观韩国,一部韩剧如果想要造势,在他们的宣传工作中必定会用到的一个关键词叫做“金牌编剧”——金恩淑、朴智恩、金恩熙等人的名头通常才是韩剧能够热播的杀手锏。目前,韩国电视剧的制作环境已经越来越以编剧为中心,而观众对作品的选择也往往会把编剧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编剧,是韩剧制作当中的绝对王者。

如果,上述人工智能来担任编剧的例子虽然让人觉得颇为神奇,但是想要完全取代人类编剧一职的话可能尚还难以得到认同。那么,人工智能可会有什么别的法子拯救一下中国颓废的编剧行业

AI剧本画像,给中国编剧的一条新出路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行业  中国  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