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就是马斯克,一个与众不同的马斯克。
3
马云有句名言“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因为看见,然后相信。但像我们,则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是啊,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大部分厂商因为“没有看见,所以不信”,继续死守燃油汽车的时候,是马斯克代表行业真正走上了电动汽车的新时代。
马斯克因为相信《银翼杀手》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所以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换来了Cybertruck电动皮卡的“看见”。
很多用户在没有摸到真车的前提下,也选择了“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仅仅是因为21日的那场发布会(中间还有几次“翻车”,比如玻璃被砸碎)。
马斯克周六表示,电动皮卡车发布至今已收到约15万份订单。
在美国,一台起价为39900美元的汽车,绝对算中高档汽车,约15万份的订单很能说明问题。而且相比国内厂商喜欢玩的“意向订单”文字游戏,特斯拉的订单显然含金量更高:目前订购这台电动皮卡需要立即支付100美元的定金。
4
特斯拉电动皮卡,墙里开花墙外臭。
当特斯拉在墙里获得15万份订单的时候,在中国这边,画风完全变了。
前文提到这场发布会有一点“翻车”:在现场,马斯克请特斯拉首席设计官Franz von Holzhausen演示皮卡玻璃的强度。后者将一个圆形的金属球扔向玻璃,让人意外的是,连续扔了两次玻璃都碎了。
就这一个问题,在中国的社交网络爆了,各种差评汹涌而来。从专业媒体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我所看到的几乎全是类似“特斯拉皮卡发布 网友崩溃”、“手工耿:如果这能算车,那我也行”之类的评论。而这款车的马力、速度等性能优势,少有媒体版面提及。
关于中国汽车市场或者任何一个消费市场,依然处在“因为看见,然后相信”的局面,所以不仅仅是马斯克这台汽车了,就连中国电动汽车代表贾跃亭、李斌、何小鹏们做的汽车,这两年也是差评远多于好评。
我们一直反思“中国何时能有特斯拉这样的车企”? 很多时候也应该反思“中国何时拥有愿意为一款莫名其妙的汽车下单的消费者群体”。
5
《银翼杀手》当年上映时,不被人理解,名利双败。
同样今天的特斯拉电动卡车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汽车发布后特斯拉股价大幅暴跌了6%,媒体称这反映了外界对于马斯克发布的新款皮卡车“并不感冒”,担心它未来的市场潜力。
这一切似曾相识。苹果的iPhone、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卡梅隆的3D电影,乃至中国今天新锐科技企业拼多多、瑞幸一样,哪一个不是一开始备受质疑、不被看好的?
当资本市场对这台汽车持有悲观态度后,很快马斯克得到了15万用户的信赖。这说明我们的用户,在经历了一次次“我当时怎么把它错过了”的遗憾后,也愿意为看起来不靠谱但有可能颠覆产业的产品堵上一把,进行付费。
马斯克是一个超脱现实的鬼才,从电子支付到电动汽车,从发射火箭到移民火星,野心越来越大,也来却不切实际。但科技产业的向前发展,不正是被这些“不切实际”的人来推动的吗?
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文章TAG:特斯拉 消费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