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云计算还是AI、大数据行业,互联网巨头们提供的不再只是算力、算法等资源,而是一种数字化的服务能力。换言之,智慧城市项目的重点不在“做了什么”而在于能够“带来什么”。

比如,腾讯方面基于社交平台,打造了一系列的证照服务、高频服务、政务民生等功能,带来的便民服务同时,极大地减少了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成本,对于智慧城市在C端应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城市服务商不仅是一个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和赋能者,也同样是G端的服务者。

智慧城市的搭建不仅需要“数字工具”,“治理意识”也同样重要。

一方面需要对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城市治理体系的影响有着清晰的认知: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另一方面,说到底,AI也好、数据也好,只是人的决策工具,对于城市社会治理而言,真正需要做决策其实还是人。对于智慧城市的长效运营,更重要的其实在于“治理意识”的培养。

世界经济论坛物联网、机器人技术和智慧城市负责人杰夫·梅里特(Jeff Merrit)曾经说过:“最聪明的智慧城市就是那些将技术作为工具而非目标的城市。最愚蠢的城市是在不了解自己实际工作的情况下推出技术的城市。为技术而使用技术可能适得其反,甚至是危险的。”

“数据孤岛、信息安全、经济效益是智慧城市接下来发展的三大挑战。”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对互联网江湖表示:“智慧城市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如何形成成熟的运营体系、商业化体系都需要不断探索。”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数字化浪潮大趋势是智慧城市领域长期发展的基本面,但对于行业玩家而言,基本面之下,更需要找到增长的“安全区”。

与产业端的数字化升级不同,以数字化为前提的智慧城市治理,对社会网络的渗透更深,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这意味着作为一种G端与C端的重要连接路径,智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有经济意义。

这样的背景之下,业务端的安全边界在哪?在智慧城市演变的过程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对于一众智慧城市服务商而言都将是一个未知的挑战。

目前来看,关于这些问题,依旧需要从实践中总结答案,不过,随着行业头部玩家逐步深入,这些问题可能也将迎刃而解。

结语:

2011年,Michael Grieves 教授提出了关于数字孪生的三个重要概念:物理空间的实体产品、虚拟空间的虚拟产品、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交互接口。放在智慧城市领域,这样的概念也同样适用。

实际上,在关于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的展望中,理论上,如果我们掌握的关于城市的数据足够多,便能够生成一个城市的数字孪生体,这有助于城市更科学高效的发展。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领域,那就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智慧城市的构建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统一的价值整体,不仅仅包含着技术,也同样包含着社会、人文、管理等等。对于入局智慧城市领域的企业而言,这些可能都是全新的命题。

科技自媒体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智慧城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