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以区块链技术打掩护来发行代币。发币监管政策的实施,让人们把目光从虚拟货币转移到区块链技术身上,而这样的转移,同样给国内的发币者们提供了潜藏ICO项目的契机。2018年被称为中国区块链的元年,而据公开数据显示,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新增加的区块链媒体、自媒体高达485家。更惊人的是,目前名称中带有“区块链”三个字的公众号已超过40万,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低门槛的养生类微信公众号。在这区块链技术大热的浪潮中,浑水摸鱼的发币者拥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其三,ICO无需注册经营牌照。与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即IPO)不同的是,ICO在融资过程中无需注册相关的经营牌照,同时ICO平台属于第三方中立平台,投资者在项目中存在的所有风险均由自己承担。此外,平台上的大部分支持者对虚拟货币并不专业,跟风盲投的行为更是让ICO平台肆意疯长。

在这三点市场条件下,发币者纷纷披上“区块链”的羊皮,在这空手套白狼的灰色地带中疯狂割韭菜。知名度较小的发币者通过公众号、贴吧等门槛较低的传播渠道来获取市场流量,而知名较大的大腕们则利用自身的IP,即使项目白皮书内容一般,都能在短短数日之内获得动辄千万的市场融资,更有甚者仅经过几个小时的讲座就能笼络一大批投资者入局。

在《公告》监管之后,发币者从炒币转向炒链,再通过组建群聊等方式进行发币,一时间五花八门的代币也出现在市场上。面对这样疯长的代币平台,有人曾这么形容币圈的热度,“币圈太火,链圈不够用。”

区块链不是避难所,灰色地带迎来至暗时刻

众多ICO在监管之后能在国内市场继续生存,是利用虚拟货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进行续命。ICO平台将区块链当做避难所,在这片灰色地带中挂着“区块链”的羊头,却卖着“虚拟货币”的狗肉。而随着来这个避难所中“避难”的平台越来越多,避难所出现的乱象让“避难者”们迎来了第二波监管的至暗时刻。

一来,发币者们急于求成,市场出现假链泡沫危机。对于货币而言,能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早期的ICO平台,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不断完善货币的管理和流通,并且这些发行的虚拟货币在市场上可以兑换成法币来实现其价值,如比特币在初期可以用来购买披萨,而以太坊则可以用于购买航空保险。

但随着投资者逐渐增多,虚拟货币的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掌握着大部分矿机的发币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也逐渐迷失。ICO平台从精心准备白皮书到无需白皮书就能轻松获得投资的现象中,就足以看出发币者的ICO项目已经趋于利益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区块链  虚拟货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