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调查报告》显示:29.03%的大学生申请过贷款,其中超六成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贷款,32.94%的大学生预期每月贷款金额超过1000元。贷款用途上,57.14%用于购买电子产品;28.57%用于购买衣服与化妆品;25%用来聚餐与旅游等娱乐项目。借贷用途在某种程度上将大学生的心理弱点暴露无遗。
资本有寒冬,人心尚无底,利益诱惑本就是原罪。在人性防守最薄弱的低洼点里造富,韭菜自然一茬接一茬。是以相较其他互联网行业,“割韭菜”对网贷机构来说,实在易如反掌。将P2P的商业模式无限放大来看,市场需求的暗流涌动正不断催生出各种非法网贷机构,伪资本家们最擅长的莫过于“钻空子”。乱象丛生下,行业整顿谈何容易。
生死搏斗:催收员演变成“催命符”
或许,一方面是审核程序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是作为征信系统的漏网之鱼,总而言之,网络热句“凭自己本事借的钱,我为什么要还!”在很多情况下已进化成现实写照。借款有去无还成了行业内最常见也最棘手的问题。网贷行业蛮荒发展的背后,另类职业“催收员”便随之诞生,各大招聘网站上随处可见网贷机构“招兵买马”的信息。
据了解,催收员基本不涉及学历与技能要求,福利待遇一应俱全,底薪不菲,提成在5~20%不等。高薪诱饵能吸引大批“能人异士”,逐渐地,催收甚至自成一派,发展为网贷行业必不可缺的附属产业。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借款人因平台自身漏洞而有恃无恐,文明的催收方式似乎失效已久。一位催收公司的创始人陈先生表示:客服式催收带来的就是催回率的直线下降。我们的催回率下降了70%,业务量直接下滑了60%。
是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绩效激励自然催生一系列违法的原始手段,暴力催收便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社会话题。
2016年4月,于某在母亲和自己被11名催收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被刺中的杜某自行驾车就医,却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这就是震惊全国的辱母案。同年5月,大连甘井子区七星广场发生一起案件,刘某于2014年年底向一家金融公司贷款8万元,未能按时归还当月债务,金融公司组织5人前去“催收”。其间刘某持刀将催收员张某当场刺死。
俨然,催收是个风险职业,网贷正从一个金融领域过渡到社会领域。层出不穷的刑事性问题,监管无法坐视不理,行规出台不断:网贷年化利率超过36%的部分禁止催收;禁止爆通讯录;不得诱导以贷还贷;必须文明催收等。
文章TAG:江湖 网贷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