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看不见,页面再漂亮也没有用。
这难道不是一句废话吗?
以前
在传统平面设计领域(户外广告、报刊杂志、电视广告等),“用户看不见”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首先,传统平面设计的媒介(屏幕)足够大,用户模糊聚焦、不经意间就可以获取信息。
其次,平面设计作品和用户的交互时间最够多。即使飞机上的杂志,也预备了足够长的时间让用户进入深度阅读。电梯广告好像每次和用户的交互时间不长,但是会在一段时期内多次重复出现,总体上叠加展示时间并不少。最后可确保绝大多数内容都能被用户看见。
其三,“用户看不见”特别小的图像和文字,在电脑上就被设计师及时处理掉了,根本就不会轮到让用户来发现。
我们往往会从创意、美感、设计感角度来衡量一个平面广告作品是否优秀,并不需要过多考虑“用户看不见”的问题。
现在
手机互联网上的信息就大不一样。
首先,手机屏太小了。用户需要精准聚焦才可以进行有效阅读,非常容易疲劳。(参考《柱子开讲竖屏思维[6]:我们都是斗鸡眼》)
其次,信息和手机用户的交互时间非常短。(参考《柱子开讲竖屏思维[16]:几秒钟的残酷战争》)
其三,设计师的工作场景(PC屏)比用户真实阅读场景(手机屏)大。设计师在电脑上觉得刚刚好的东西,到了手机屏上就一定是小了。
于是,在手机淘宝、京东或者其他购物平台里,“用户看不见”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毫不夸张地说,超过90%的页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户看不见”的问题。大多数作品只传递出满满的设计感和逼格,但是看不见内容本身。(参考 《柱子开讲竖屏思维[21]:绝大多数淘宝手机详情都在犯的7种错误》)
因此,在考衡手机端广告作品的创意、美感、设计感之前,我们应该先衡量:用户是否能轻松看得见这个作品想表达的关键内容?
用户看不见,页面再漂亮也没有用。
在手机屏上,这绝非一句废话。要切实做到,更非易事。
文章TAG:竖屏思维 陈柱子 手机端 无线端 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