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人工智能噱头的慕思智能床垫,实际是伪需求

不过目前智能床垫的“智能化”程度,并不如人意。售价高昂的智能床垫,在宣传卖点上,基本就是集中在目前慕思智能床垫提出的三大点上,“智能调节”、“睡眠监测”与“科学分区”,智能思路都差不多。但是使用下来,很多尝鲜的用户就觉得,用户体验一般。不少人认为,智能床垫基本就是由传感器+智能手环+加热器的组合。

分解拆开来看,最能体现出智能床垫的智能水平的,是在“智能调节”,“智能分区”上,现在的产品这部分的功能基本集中在“软硬度调节”、“凹陷区域”调节和“温度调节”上,也就是集中在如何提供智能的支撑力解决方案上。

但是,人的睡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改变一个睡眠姿势,就需要床垫提供一套新的睡眠解决方案,软硬度凹陷区域和相对应的温度都要变化。加上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身体状态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不同人不同时间身体不同部位的对于最佳睡眠温度需求也不同,想要实现真正的个性化睡眠解决方案的实时更新输出,目前的技术还欠缺火候。再加上睡眠质量的整体构成也并不单单由床垫一个部分解决,睡觉姿势的支撑,还要依靠头枕、腰枕等其他寝具来对不同部位进行支撑,床垫的智能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再来看“睡眠监测”,跟踪记录每一位用户的睡眠数据,呼吸、心率,自动学习用户的睡眠规律,帮助设置闹钟等等功能,也是智能床垫集中宣传的点,但是这部分功能,也需要依靠传感器来实现,隔着床单、枕头和被子等物品,可能监测的数据还不如智能手环。随着智能手环的普及,这部分功能并不是用户的最强痛点。

价格高,体验普通,在帮助睡眠方面并不能拉开和普通床垫的差距,所以即使美国智能家居市场早就推出了智能寝具,但是智能床垫市场并没有真正的成为主流热卖床垫。目前市面上,仍然以弹簧、椰棕、乳胶、记忆棉等床垫为主。并且,美国市场消费者也更喜欢性价比高的床垫。

201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床垫有460万床,比2016年多了280万床。走在前面的美国市场,在智能床垫的宣传上,也比较保守,比如舒达的iComfort系列,在对外的传播点上,就偏重强调能通过搭载的智能升降系统,充分满足看电视、阅读、起床等不同场景的生活需要,并且还带按摩功能、睡眠监测的功能,并不会强调能够提供深度睡眠解决方案。

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养成了睡硬板床的习惯,床垫普及率远低于美国,在床垫种类升级上,还远未到普及智能床垫的时候,普通床垫都还处于市场渗透的过程。2014年国内弹簧床垫的市场份额占据了85%以上,国内消费者对新型材质如记忆棉、乳胶等认知度较低,床垫消费水平在不同的消费阶层里具有很明显的层次性。从市场需求来看,顶着人工智能噱头的智能床垫只会是不差钱阶级尝鲜的选择。

[本文由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