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话题扯到一个“政治正确”的方向上,大谈保持人员在种族、性取向、身体条件以及所有其他特征上的多样性。但是,如果仅仅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招聘多样化人才的做法便更显正确了。拥有不同背景和世界观的人可以带来课本上学不到的洞见。如果把这些人集结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众人汇集而成的眼界之宽广,是千金也换不来的。
优秀人才的行为举止往往不拘一格。在准备面试时,请务必在进门前把你的偏见抛到一边, 集中注意力,看看应聘者是否拥有成功和超越所必备的激情、智慧以及个性吧。
把人才招进来之后,这些法则同样适用于人才的管理。就像招聘过程一样,管理人才也应将打造任人唯贤的环境作为唯一目标,因此,对业绩的管理也应以数据为基础。我们无法强迫自己摒除对性别、种族以及肤色等因素的偏见,因此我们应建立以事实为准的客观方式来评判人才。这样最优秀的人才无论长相如何,无论来自哪里,都能在企业中大显身手。
(四)加大光圈甄才
理想的人选就在那里。他们拥有激情和智慧,为人正派、视角独特。那么,你该如何找到他们并将他吸引到你的团队中来呢?这个链条上共有四个缺一不可的环节,分别是:物色、面试、录用、谈论待遇。
让我们从物色开始说起,在这一环,你需要先勾勒出心目中的人选类型。谷歌把这个过程称作“加大光圈”。所谓“光圈,”就是相机上一个允许光线进入内感光面以捕捉画面的装置。一般招聘主管的“光圈”非常小,他们只会考虑那些在某些领域拥有一定头衔的人,也就是那些无疑能够出色完成当前工作的人。然而,有洞见的管理者会把光圈调大,将那些被一般标准排除在外的人也纳入考虑范围。
比如,有一家公司以人才济济而名声在外,你偏偏喜欢挖他们的墙脚。这家公司知道你在觊觎他们的员工,于是便设下了重重障碍。但如果你能把光圈调大,去物色一些不仅今天能完成工作,明天也能把工作做好的人,你就能挖掘出一些精英之才,或许还能为这些人提供他们当前的雇主无法提供的机遇。有的工程师想加入产品管理团队,却无法从自己的团队脱身;有些产品经理想做销售,却苦于没有空缺……如果你愿意冒险鼓励人才去尝试他们从未挑战过的任务,你就能得到一些非凡的俊才。这些俊才之所以愿意加入你的团队,也正是因为你愿意冒险任用他们。他们的加入,则会引来更多勇于挑战自我的人。
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招聘一位软件工程师,而你所有的软件编码都是使用同一种计算机语言写成的,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寻找精通这种语言的专家。你应该排除编程语言的限制,聘用你能找到的顶尖工程师,因为不管是Java、C、Python还是Go ,最优秀的工程师都能做到融会贯通。一旦编程语言更新换代,你聘用的工程师会比任何人都更适应这种转变。
文章TAG:招人 谷歌 离职 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