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后持续亏损的途牛,在十周年战略发布会上,重之又重的介绍了一番“创业合伙人”计划,表示希望通过“创业合伙人计划”,搭建更加开放的平台,“制造”更多的“企业家”,瞄准由旅游产业向旅游生态战略的升级,并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生态圈。在笛风假期之后,陆续又推出了途牛婚庆、途牛影视、途牛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内部创业”。
创办十周年盈利还遥遥无期,用创业合伙人计划来推动推动内部从下而上的创新,看起来大概是途牛目前能够想出的既能多讲故事提振股价,又能安抚股东的最快办法。但是,对于途牛战略升级的内部创业计划,笔者仍抱有疑虑——这个方法真的能帮途牛讲出好故事吗?
我们可以看到,在短时间内,途牛的内部创业孵化就已经推出了旅游B2B平台笛风假期、途牛婚庆、途牛影视、途牛金融这四个产品。一般来说,大集团内部创业,能够出彩的项目一般都是能够解决体系内的需求和问题的项目,像是阿里的支付宝、花呗,腾讯的微信,都属于这一类。
但是途牛的这四个孵化产品,显然并不是走这个思路。四个产品分属四个领域,除了笛风假期和途牛金融可以和途牛目前的业务紧密结合外,婚庆和影视两块业务都是需要开拓的新领域。这些内部孵化项目更像是短时间内广撒网的结果。
不同方向的创业项目集中孵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资源分配的内部竞争,容易引发内耗。君不见,很多传统企业和传统互联网企业都相继喊出了“内部创业”的口号,从电信、海尔、长虹到360等等,有多少项目是成功的?像是途牛这种已经上市几年的大公司,加上连年亏损,内部创业其实更为不易,产品出来了,推广要钱,营销要支持,现在就有4个不同领域的项目,在有限的资源下,多分给谁?分管不同项目的高管免不了来几出“内部竞争”。
大公司内部创业和自己出来折腾一亩三分地的全情投入不管是从心态上还是从待遇上,实际千差万别。内部创业团队背靠资源,做坏有人买单,做好了也不一定能够功成名就财务自由。像是国内某纽交所上市的游戏公司,成立了若干子公司内部创业,项目垮了,人员回流总公司或者到其他子公司,项目成了,原老板按照2-3倍的溢价强制回收员工股份。这种情况下,内部创业团队会对项目有多大的投入热情呢?
而且,途牛多个内部创业项目集中孵化的做法,在短期内会快速加重集团财务压力。不管多好的产品,都需要资源去推广。目前来看,线上流量入口被互联网巨头垄断,线上推广获取的用户成本日益增加。根据第三方平台投之家数据,在金融创业领域,广点通2013年每个点击付费大概5毛,2016年则涨到1.8元;今日头条2013年每个点击大概8毛,2016年涨到2块;以P2P行业为例,要获取一个投资用户的成本大约在300元左右。途牛的主产品途牛APP目前自身都处在补贴获客的阶段,要把内部孵化的这几个产品特别是途牛金融推出来,要花多少钱?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