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过渡期后,人多车少的窘境如何破局?

网约车新政过渡期后,人多车少的窘境如何破局?

网约车新政过渡期后,人多车少的窘境如何破局?

在很多抱怨网约车打车贵、打车难的帖子下面,“拼车”、“顺风车”成了一个较为高频的词。显然很多人已经认清了打车软件“价格优势丧失”、“供给不足常态化”的本来面目,把希望寄托在一种价格更为便宜,供给市场很庞大的拼车市场上。

恰如当年手机市场,小米、魅族等互联网思维手机厂商春风得意的时候,vivo和OPPO却在剑走偏锋布局线下市场,待到整个手机市场风向大变,凭借对线下市场的掌控优势,OV顺势逆袭。

当下出行领域也在上演这样逆转的可能,失势的是滴滴,得势的则是在拼车领域已精耕多年的嘀嗒拼车。最近,当大家都在吐槽网约车打车贵、打车难时,嘀嗒拼车却推出六月大促,不仅车主单单有奖,乘客还能折扣乘车或免费乘车。嘀嗒拼车之所以敢这样任性,正是因为预感整个出行市场的风向正在转变,属于拼车的好时代已经到来了。

1、拼车模式能缓解高峰期拥堵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出行问题,大多数集中于上下班高峰期以及雨雪天气的恶劣路况情况下。在高峰时段,通常会存在用车需求激增而供给汽车资源不足的问题,打车模式采用了增加汽车供给量的方式来缓解需求,这种方式表面上看似缓解了用户打车难的问题,却会带来有限道路资源下,汽车总量过载的问题,造成道路拥堵。

而拼车模式是基于“顺路”场景下的既有车辆资源和既有用车需求的合理优化分配,消化的是同一辆车上在同一条道路上的“闲置”座位问题,使得在同一道路上,满足一定量用户用车需求下的单位车辆变得更少,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拼车模式改变了租赁服务关系。打车模式之所以会陷于困局,根本上是由于乘客方和司机方式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维系两者关系的是“利益”这杆秤。司机方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投入更大量的时间在道路上,以获取更大量的订单为目标,乘客方为了得到更大力度的实惠,会选择价格更低廉,服务更好的汽车,二者本质上是一种租赁服务关系。

这种关系下,乘客方和司机方根本立场上是对立的,当一方利益得到满足的时候,另一方利益自然会受到损害。而拼车模式打破了二者之间的服务关系,以顺路匹配为原则,车主和乘客没有明确的立场,一旦匹配成功,车主可以节省出行油耗成本,乘客可以降低出行经济成本,双方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平等的“互助”关系。这样以来,拼车模式的覆盖面越广,收益并不会集中在某一方身上,而是整体提升了社会出行效率。某种程度上,更接近解决出行问题的本质。

3、拼车模式激活了场景社交联动。不过,相比打车模式,拼车模式是一种更为新潮更为共享业态的出行方式,当下用户的接受程度并不比打车模式高。基于此,嘀嗒拼车引入了“社交”的升维改造。嘀嗒拼车发现,拼车模式具有场景固定的特征,同一出发点和终点的顺路场景是固定的,用户上下班背后的职业背景也是相近的,这为用户之间实现“社交”互动提供了可能。而“社交”关系的代入又会刺激用户养成拼车的习惯,增加拼车模式的核心竞争优势,为未来超越打车模式奠定了基础。

当然,拼车模式何时才能取代打车模式成为主流还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深圳爆发的打车难、打车贵事件问题并不简单。随着各地网约车政策的相继落实,随着“过渡期”的截止,“打车难、打车贵”问题会成为出行领域不可逆的客观大环境,人们势必需要重新建立打车用车习惯,出行领域也亟需更多的创新模式来解决困境。

不过,大家也无需太过忧心“打车”软件带来的困局,拼车模式、共享单车等全新的出行选择或许会改变这一切。


文章TAG:线下  线上  网约车  网约车新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