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后,因为政府大力打击山寨产业,以华强北为代表的深圳硬件产业开始了转型新生。目前正在从原来的产业集群式发展进入到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华强北有成千上万的工厂,有几千个产品集成商,有包含从芯片到触摸屏的一站式生产点,集渠道和产业链的优势支撑下,这里要从原本的简单模仿创新,到全面转型自主创新之路。

以华强北为中心,硬件创业的集群效应正在显应。产业链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到这里淘金。在深圳,除了全球最大的小型无人机生产商大疆,各类中小型的硬件创业特色企业也接连涌现。根据深圳市政府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深圳的中小企业数量约为112.5万家。

华强北的变迁,是中国数码硬件产业的变迁缩影,走出成体系的山寨生态外,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全球领先的硬件创新代表正在崛起。

智能制造,本土化的成长与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制造业不再耽于口号式的创新,而是将 “创造改变未来”旗帜落到了实处。特别是涉及到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智能化相关的产业领域,自主创新和自主创造正在带动中国制造的技术从“仰视”国外到“平视”。

实业家们总是更为敏锐,早几年,董明珠就意识到今后除了在品质方面要和国际竞争,成本和效益都要领先才能在残酷的商业市场上存活得更好。从2012年成立自动化办公室,开始布局智能装备以来,格力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已自主研发超100种自动化产品,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精密机床等智能装备也应用到电器、新能源、食品、节能等多个领域。根据媒体报道,2013年格力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就已小规模外销,到2016年底,设备产值超过10亿元。

美的最近几年也一直在大力推动“双智”战略,进行互联网化、移动化、智能化的革新,来推动业务模式的变革。美的的生产线正在逐渐实现高度智能化,去年的媒体报道披露,美的计划投资50亿元用于生产线智能改造,投资40亿元人民币将工厂往C2M转化,未来除了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满足用户一对一个性化的定制的生产需求。

我们再来看看已经能够做到大规模满足用户定制需求的海尔,它的智能化制造体系COSMOPlat,让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这套智能制造生态平台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认可,最近获得了“高德纳2017高科技制造创新者奖”,成为亚太区唯一获奖企业,全球工业制造中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获奖的企业。可以说,海尔在针对未来的工业制造交互方式的探索上,是走在世界领先队列中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