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为什么放弃易果选择盒马?

不过,所有分析易果的文章,都只提到了易果,成也阿里,败也阿里,是因为阿里把天猫生鲜的接口交给了盒马,顿时失去了90%的业务量,所以易果才逐渐陨落。

只是,阿里为什么会放弃易果,选择盒马呢?

虽然直到现在,双方都没有明确公开原因,据悉,当时易果方面接到天猫通知的时候,也很被动,来的太突然,也试图与逍遥子直接沟通,希望能有转圜的余地,至少给易果留一部分或者一个入口,虽然盒马是阿里的全资子公司,但,阿里系在易果也拥有35%的股份,不过,结果很遗憾,易果未能得到机会。

02

2013年到2017年,易果得到阿里连续加持之后,逐渐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从原来的to C,转变为to B,也就是做生鲜供应链中台,给各类流量端提供服务,曾经,天猫、苏宁等都是易果的供应链在支撑。

2016、2017年时,易果给自己的规划也逐渐清晰,生鲜电商是一个无底洞,前后端很难兼得,他们在生鲜电商深耕了十几年,对生鲜供应链非常专业,同时,眼看着各种生鲜玩家走入死胡同,他们决定把链和端做一下取舍,成立了云象供应链,给各种流量端提供供货,成立安鲜达做配送,这样,流量端专注于做用户运营,他们专注于做商品运营。

这个模式,听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通过取舍,专注于自己的长项。而且,当时生鲜电商最大的问题就是商品不稳定,如果能把生鲜供应链这一件事做成,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足以支撑一家上市公司,在美国,单独的供应链上市公司也有不少。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如果易果不是给天猫苏宁这类互联网平台提供生鲜供应链,有可能这种模式反而可以走通,偏偏是因为给互联网平台提供供应链服务,订单密度太低,履约成本太高,无法建立行业竞争优势。

从结果来看,目前所有存活的生鲜电商,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以及各类社区团购电商,都是基于区域、门店或者前置仓来运作,没有一个是全品类供应链的公司,这个结果也说明,当初阿里选择盒马,没有选择易果,是个正确选择。

反观盒马,虽然目前整体还没赚钱,但在开店节奏上,可以控制,在订单密度上,也可以控制,围绕门店三公里配送,远了不送,这是一种接地气的打法。

过去几年,我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订单密度的问题,所有想做B2B的平台,都需要考虑订单密度的问题,尤其是生鲜,更加强调订单密度,千万不要沉迷于全国布局。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阿里  生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