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制作人和唱片公司是音乐市场至高的存在。
音乐人吃闭门羹那是常有之事,甚至都无法接触到他们。21东方唱片的张卫宁就曾抱怨过:“很多有才华的音乐人,没有渠道进入这个行业,不知道该找谁。”
现在,用户和流量才是音乐IP的掌控者。只要是好音乐,在网上自动就会流行起来。听众不需要经由唱片公司、排行榜的所谓推荐,就能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一批搭乘网络的音乐IP们,急速崛起。好妹妹、陈粒、赵雷……
从传统音乐到互联网音乐,旧渠道在瓦解,而多元化互联网渠道能够促进更多新音乐IP出现吗?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音乐IP稀缺的背后,其实很大的原因在于渠道。
传统OGC时代,成为歌手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电影ONCE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音乐寻梦的故事,男孩女孩曾经历了数年不被唱片公司青睐的拮据生活。那个时候,男孩靠街头卖艺维生,女孩在街头卖花,午饭时间去好心的琴行老板店里弹一个小时钢琴。
成为男孩女孩贵人的是某知名音乐制作人。虽然一开始男孩女孩组成的四人乐队,由于成员的默默无闻以及低下的社会地位,还曾无故被他嘲讽。之后他们的专辑成为当时火爆的音乐IP。
可以说,这位制作人在男孩女孩的音乐之路上起到了重要的挖掘作用。但同时,也反映了传统音乐行业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想要成名,音乐制作人占据绝对主导权。
但这显然不是全部。
在传统音乐市场,IP的产生基本上经过四个环节:企划--制作--宣传--发行,涉及到唱片印刷、唱片出版、音乐制作、明星包装、歌手宣传推广、演出、版权代理、无线运营等多种业务。
对IP进行包装的主要是唱片公司,它们几乎把控了所有环节,每个环节都配有专门的运作团队,制作人只是其中一环。
纵观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歌手都是有签约公司的。而所谓的独立音乐人,几乎没有进入过大众视野。
即便如此,签约公司的音乐人也不一定能成为IP。据统计,全国有近50余万人次怀揣梦想已经踏进或将要踏进音乐圈,但每年全国成功包装的歌手不足50人,如何成为这10万分之一的成功者,成为所有人的目标。
文章TAG:渠道 音乐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