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广告及宣传开支比率占收益11.7%,同比上涨2.4%;但是,研发活动成本比率占据6.2%的销售成本,同比上涨0.4%。
安踏的整体效益在迅速增长,这得益于近两年来的系列收购行为,可谓是外部助力。但是,安踏的平均存货周转日增长,意味着其压货的风险要大,而让人感到揪心的是,自由现金流入减少,并且净利润也在下降。
当然,安踏整体处于一个转型期。之所以说安踏喜欢剑走偏锋,是因为其往往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却面临着诸多的经营风险。
1、已收购的品牌缺乏集聚效应。安踏一直强调“单聚焦,多品牌”策略,将产品定位为大众化。安踏定义的大众化是各阶层的性价比认知,而不单只是体现在价格上。但是,会发现安踏已经将价格悄悄拉升了一个台阶,之前主要在300元以内,如今已提升到了600元。看起来确实是好事,那么安踏的问题在哪里呢?一是产品覆盖人群的战线拉的太长,目前安踏旗下已包含九个子品牌,目前来看,安踏的品牌略显杂乱;二是细分领域还需继续深耕。
前者意味着会拉高补低,将品牌认知往吸纳中产阶层走,但是需要各子品牌的聚合,也就意味着固定资产的投入成本会加大;而后者安踏要么自己研发,要么继续收购细分领域的品牌,这样一来,也必然造成收购成本的加大。那么,安踏能承担起这样大的压力吗?
2、重资产的直营模式会是其品牌重塑的突破口,但却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格局。安踏近年来正在以控股的模式搭建直营店,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决策上易于达成共识,便于控制。但是重资产零售模式也会增加压货风险以及仓储、房租、人工等成本,虽说重资产模式是安踏的无奈之举,因为其线上历来的业绩不甚理想。而曾受重挫的李宁也在慢慢恢复与崛起,加之361、鸿星尔克以及耐克、乔丹等外资品牌的冲击,在现有存量的市场份额难以撼动的情况下,三四五线城市的实体店面倒是不错的选择。
的确,这种方式有快速崛起的可能。但是,受用户消费方式以及行业冲击的影响也会加大,毕竟线上渠道的轻资产成本要低得多、体验也要强的多,而实体店面一旦亏损则是实打实的成本。因此,安踏这一招也走的险,在赌自己能否跑赢新零售的趋势。
3、签的体育明星大多不怎么给力。如年报所示,安踏在广告与宣传方面的成本持续攀升,而营销额也在上涨,这确实有赖于巨星带来的联动效应。安踏自上市以来,除了签约NBA冠军球星克莱.汤普森,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力,其他的球星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热门运动明星的表现则会直接影响到品牌的影响力及大众印象。
4、科技研发能力始终是安踏的一大硬伤。安踏总陷“抄袭门”,前不久还被新晋品牌植华公司起诉,称其抄袭;而其除了汤普森明星款球鞋成为现象级爆款外,却很难找到突出的代表性作品。这也说明安踏在新品研发能力以及技术研发上还欠缺火候,对于专业运动品牌而言,这些都至关重要。当然,其实在业界,不管是李宁还是安踏亦或其他品牌,除了依靠明星打造爆款外,都很难找到类似于“匡威”这样的单品爆款,而这在短期内也难以突破。
作为体育运动品牌翘楚的安踏,会走错吗?个人觉得,安踏的品牌重塑还是有很大变数的,这和安踏剑走偏锋的个性有关,而品牌重塑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且静看亚运会结束后,此次中国体育代表团是如何回应安踏的“声明”吧。
[完]
潇湘财经(微信ID:XiaoxiangFin):泛财经新媒体,重点关注Fintech、区块链、新经济等。 《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
文章TAG:安踏 孙杨 违规 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