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的微观角度来看,我国虽擅长复制美国商业模式,进而通过本土化运作催生出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但往往因为缺乏适应性条件,而不得不在急速发展中解决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由此不断修正新产业的漏洞。
比如针对共享经济,征信系统、共享观念等一些在美国已经成熟的要素,在我国反而长久缺失,可能更多的是国情原因,但这种现状确实导致了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信任危机,它也将在风口过后成为共享平台最大的风险之一。
当然先天不足,并不足以阻挡资本助推下的疯狂滋长,只是对于一些已经浮现在共享市场上的问题,由于切关平台生存和良性发展,很难忽视。
一方面,共享雨伞等没有多少市场需求的产物接二连三出现,已经证明盲目跟风渐成趋势,长久下去随着共享模式不断覆盖新的行业,未来必然会引起同质化竞争。
在这点上,或许可以效仿美国,我们看到诸如能源共享、实验室共享和奢侈品共享等模式,都因贴合某个垂直领域的市场需求才应运而生,甚至是难民房客的出现也折射出应对政治问题的社会责任,这种循序渐进的状态才是良性发展。此外,作为仅次于Uber的第二大打车应用公司,Lyft的差异点在于突出朋友文化,这是其面对巨头压力的主要立足点,显然不同于我国共享单车单纯以规模论成败。
另一方面,责任界定已经刻不容缓,这关系到产品安全和平台监管的长远利益。日前,ofo被卷入一场高额赔款的诉讼案件,起因是3月份11岁男孩骑单车发生车祸致死的事件,这是共享单车面临的第一场官司,也意味着会给平台责任带来强制性的界定,对于未来发展其实不无好处。
行业内部冲突是共享模式内因所致,不过除此之外,从宏观角度来看,共享经济的兴起还是新生商业模式和传统产业的利益博弈,这关系到两方生存的根基。以共享单车为例,短期利益上,共享模式给渐趋没落的自行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两大平台相继与传统自行车生产厂商形成稳定合作,为其重新激发了市场需求。
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局势对传统制造商和销售商极为不利,共享方式能给用户带来使用权的转移,那购买单车的需求直线下滑,对于依赖传统渠道的自行车厂商将是长久损失。再者,共享平台占据了单车产业的主导地位,随之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将会逐渐增加,届时这些传统上下游企业将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局势必然大大改观。
总之,从互联网诞生伊始,我们就存在于共享的生活环境,未来也不能排除通过共享模式实现市场交易升级的可能性,不过共享边界远远限制了共享经济的想象空间,因而在推崇其带来的商业变革的同时,应该多关注这种约束。
当然,最重要的是,共享经济在探索创造价值的同时,更要警惕变成假大空的共享主义。
歪道道,科技媒体人,互联网分析师。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章TAG:市场 经济 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