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于互联网医疗受限于网络速度、画质等各种问题,且受医疗体制机制与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互联网医疗真正被人们所接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再者,其总归只是一种工具,只能起到指导和建议作用。

总的看来,互联网医疗解决了部分地区医疗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将优质资源进行下沉,为患者带来更多好处,是医疗市场上的一大进步。广阔的市场前景引起“互联网医疗潮”,其中既有传统实体医院向线上转移,也有创新性企业的入局。但这场热潮下也出现不少浑水摸鱼的企业搅乱市场。其中,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独角兽的平安好医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有苦难言。

乱世之下,平安好医生有苦难言

如今,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正在向成熟阶段过渡,市场由一开始的“流量之争”到现在在应用场景上的不断扩张,市场洗牌之后行业发展更加平稳。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2.53亿人次,市场渗透率达到32.7%,拥有近2亿注册用户的平安好医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巨头。但在此情况下,平安好医生真的所向披靡了吗?并不尽然。

首先,平安好医生太过于依赖平安集团。截至去年年底,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9亿人次,而这些用户绝大部分与平安集团脱不了关系。其中,平台中的五大用户均来自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寿险、平安银行、平安产险、平安惠普和平安健康险。最高时,这五大用户营收入占到平安好医生总收入的75.5%。平台资源、盈利受限于平安集团。

其次,平安好医生拥有大量用户,奈何变现能力差。在补贴计划下,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量直逼2亿人次。但其依然每年都在亏损,企业自成立到去年12月31号,亏损了22.21亿元,主要亏损的原因是在销售与营销上大量烧钱。虽说平安好医生背后有资本支持,但长期的亏损,资本也难以承受,一旦出现资金流跟不上的问题,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外,通过补贴获得的用户对于平台来说留存率低,一旦暂停补贴,将出现用户大幅减少的情况。如今,市场正处于探索阶段,各平台基本都在实施补贴计划,平安好医生也是如此。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平安好医生在各种补贴上花费了6亿元,新增用户不下1.3亿人次。这种情况与网络票务平台的“票补”有异曲同工之处,若是取消补贴,用户将减少,医疗平台也是如此。

最后,主营业务不明确,没有将平台主打的家庭医生服务上升到健康、服务层面,对用户而言依旧只是买药交易平台。作为重点项目的家庭医生服务,在平安好医生的收入占比中不占优势。2017年平安好医生营收入为2.42亿元,占比总收益13%,消费型医疗营收入为6.55亿元,占比35%,健康商城营收入为8.96亿元,占比达到了48%。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IPO  医疗  互联网医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