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估值其实都是模糊的,无法明确化的。美团过去迟迟不上市,认为自己是“恐龙”,不甘做“猪”、“大象”。而在上市后,随着业务的扩张依旧能成长起来,虽不至于赶上AT,但现在最起码算是个“小恐龙”,这在美团刚刚上市时很多人都没能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对于电视品牌们而言同样也是如此。

从投资人心理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怕踏空。什么时候电视品牌们的多元业务收入稳定,新技术能够大规模变现,这时候再大举进入也为时不晚。去年德国最大的IPO克诺尔,突破千亿市值,这也证明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一旦得以证明,在市值上会有所反应。

那么技术规模变现的市场下限体现在哪?答案是电视,电视,电视。

一方面,对于电视巨头们而言,技术与产品本身属于一种一荣俱荣的捆绑关系,再创业的前提是守好业,即使技术创新从短期来看真的只是自给自足,但如果能够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那这也是种有效创新,在估值方面一定会有所体现。而且半导体也好,面板也好,产业链上游的隐性价值会转移到其它环节并得以变现,等于说在终端议价能力上会更富有弹性。就像德国的克诺尔,千亿人民币的市值离不开它一直推行的“同心圆”战略,由单层的工业制造演变成了“N+1”式的叠加盈利。

另一方面,电视产业从长期来看仍具有不可取代性特征。从感性价值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价值被稀释,但仍是家庭的象征。很多人的生活几乎不看电视,但从内心深处依旧会认为家里买台电视是理所应当的。

从理性价值来看,“硬件+服务”生态目前所勘探出的只是冰山一角。智能电视走入更多家庭,用户付费习惯逐步养成,客厅经济初现规模,而智能电视一直都兼具[家庭物联网]的中枢重任。只不过技术创新本身是缓慢的,经历了从0到1的技术进步,并不能期盼从1到2,甚至从2到N的马上到来。未来,随着5G技术的全面推进,电视“中控中心”这一论调复苏只是时间问题。就像华为,如果电视未来真的不怎么样,何必推出类似电视“新零售”理念一般的智慧屏进行提前卡位呢。

除此之外,对于电视行业而言,入局上游的半导体、面板,暂时可能不会形成大的加分项,但不入局或许会出现减分情况发生。

上游供应链核心技术的积累,在产业稳定期其价值沉在水下外界难以看到,可一旦面临经济周期、残酷竞争的市场环境,供应链的价值马上会浮出水面。就像前几年面板价格上涨,对小米还有当时如日中天的乐视等互联网企业影响巨大,2014年前后一堆互联网“野蛮人”挤入,到现在似乎仅剩小米一家。

可见,电视品牌的多元技术布局,最后大都还是得回到电视业务上,其本质是为将来电视市场的爆发蓄势。到那时,技术价值自然而然的会转化为企业估值,个别穿着技术“虎皮”的企业也会逐渐被淘汰出去。

当然了,等待时间未知,在行业下行期电视企业也确实需要发育新的业务作为“第二曲线”。但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团队看来,最好不要去碰那些新兴领域,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新兴领域,这样一来主营业务和新业务都要面临巨额、持续的技术投入,这样一来新业务就会对电视业务形成一种拖累。这时候通过兼并收购或者投资,选择一些回报快,成功概率高的行业其实更务实一些。(ps:互联网江湖原创稿件,订阅号ID:VIPIT1,商务转载合作联系: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多元  巨头  估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