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的电脑下乡提案能改变多少人的命运?

杨元庆的电脑下乡提案能改变多少人的命运?

我们一直认为互联网是平的,无数的资源,海量的信息都是可以无成本或低成本获取的,但对那6个亿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人来说,上网仍是个大问题,有太多的寒门子弟就因为买不起一台平板电脑,连上网课的资格都没有。

当我们把这起捐赠事件与这则议案联系到一起,或许才会明白杨元庆提出提案的真正动因:手机只给了人人平等在互联网消费的权力,但没有给人参与生产的可能性,当城市的年轻人用电脑剪辑编程作曲时,农村的孩子在父母的手机上流连于快手。

他们需要同样的机会。

PC渗透率意味着什么?

电脑下乡提案的价值何在?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或许需要回归电脑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本源。

从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标志着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始,到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智能手机出现后,与电脑一起塑造出了今天互联网时代的繁荣。

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斯坦福大学一数据团队总结了全球高引科学家的排行榜,通过科研影响力等6个非常专业的科研指标进行评分,从全球SCI顶尖杂志数据库挑出10万名科学家进行排名,其中美国的数据一枝独秀,中国数据排名仅位列全球12名。

人才总量不少,可高精尖人才却不足。追本溯源,底层电脑普及不足也是人才发展状况的症结所在,互联网对很多人仍有巨大的门槛。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PC渗透率差距仍较大,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差50个百分点。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电脑上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42.7%、35.1%和29.0%。

或许有人要说了,智能手机普及了,通过手机也可以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但手机天然的消费式体验,决定了难以进入专业生产环节,可以用手机创造的最大内容也就是直播。除此之外,编程,写作,音乐,动画……几乎每项专业技能都无法用手机实操入门。

手机普及了,互联网能接入了,我们增加了数亿的互联网消费者,但是却没有增加足够的互联网生产者,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娱乐,需要主播,但我们也需要作家和黑客。

大洋彼岸的往事

关于硅谷故事的讲述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少年黑客,车库,校园宿舍,创业,辍学……引领美国前进几十年的硅谷领袖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各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位成功者都是从小开始接触电脑。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改变  杨元庆  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