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像Facebook的VR会议软件—Horizon Workrooms中有虚拟会议室这项功能,未来互联网会议也将会转战元宇宙,这也是元宇宙的一大卖点,另外像大家认为的万物皆可元宇宙到底有没有参考价值?或许存在价值,但当前阶段无法证明其价值的含金量甚至是否为泡沫概念。

元宇宙从概念化闯入人们的认知,再到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下场占坑,其实都是为商业化做下的铺垫,但未来元宇宙不会以泡沫打造商业地基,所以很可能那些更有实力、有价值的元宇宙概念股会在元宇宙建立初期完成初步创建,而一旦元宇宙雏形生成,那么一些闻风而来的泡沫概念则会滥竽充数,形成行业风险。

元宇宙商业化,要从价值判断,也要从适用性判断,而并非谁的概念好坏。

未来宇宙

元宇宙满足虚拟幻想,也成就幻想技术。

抛开商业价值、元宇宙概念不谈,一个人构建的元宇宙总会虚幻、难以依托现实具现。

就像一个小说作者去创作一部小说,首先要构思大致的框架,最好能够找到世界的边界并设置悬念,再列出细致的框架,像区域分布、人员分布、人物的信息、事件的发生和延续等等,小说里的人就是活在作者设定好的作品框架内,而元宇宙则是人们的行为在既定的元宇宙中的行为、形态等,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人们眼中的元宇宙过于庞大,甚至无法完全实现,只能随现阶段科技型元宇宙随波逐流,发展成有理有据的真实元宇宙,并且一步一步走向既定的商业化道路。

岚小咪的《沉浸在虚拟小说里的人,现实生活大都失意》中写道,“网络游戏、影视剧、小说等等,都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寄托。”人们乐于接受元宇宙带来的虚拟世界与虚拟幻想,但并不意味着这可以成为长期的商业商品化,所以元宇宙的实现,必然是建立在对消费者有益的基础上。

我们幻想未来,也忧虑未来,但是未来元宇宙不能毫无头绪的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从概念到深耕产品是科技技术的升华,未来元宇宙的产品载体会相比互联网本身上升的意义超前,而AR/VR等虚拟技术作为元宇宙的雏形产品,实现了人们对虚拟世界更多的幻想,但最后,元宇宙的载体依旧没有出现。

互联网大企业们都在炒元宇宙,一方面是风口、是热点,另一方面或许确实对未来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但那么多家企业却没有一家能创造出元宇宙的通用载体,那么只能说明此时的元宇宙吹嘘、炒作的成分太大,曝光在市面上的产品多少都有些“割韭菜”的意思。

而从元宇宙的概念、八大要素来看,最基本的还是要实现“流量自由”,而那些没有能力进军元宇宙却打着元宇宙幌子的企业,也不过是在风口中捞取更多的流量。

总而言之,互联网流量不管是在饱和或者不饱和的状态下,企业都无法拒接一大批流量的“袭击”,而更多的商业化元宇宙概念,也是建立在流量基础上实现的虚拟转现实或现实转虚拟的过程。流量为王,并不只在互联网时代,元宇宙中同样适用。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元宇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