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厂商争先使用补贴激励模式 背后原因何在?

各大厂商争先使用补贴激励模式 背后原因何在?

各大厂商争先使用补贴激励模式 背后原因何在?

各大厂商争先使用补贴激励模式 背后原因何在?

不要过于神化激励补贴模式 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趣头条

面对这样客观冷静的思考,或许有些读者会绝对我的看法或许太悲观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趣头条日活超过3200万,在2017年年底,他们的日活仅仅1000万。

同时,趣头条第三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9.77亿元人民币,同比2017年第三季度的1.57亿元增长了520.3%,是营收增速在互联网内容平台中最快的。

不过,与滴滴相比,趣头条在激励补贴模式中的受益可能还更大。但是,如果要更为准确地定义趣头条的用户增长模式,那么趣头条其实本质上不是纯粹的补贴激励模式,而是一种积分+补贴激励模式。

虽然只多了积分二字,但这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实际上属于在补贴激励模式上的创新,这与传统补贴激励模式是不完全一样的。

早在趣头条之前,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鼎力支持的并读新闻就以赚钱的概念在发展,这理应算是纯粹的补贴激励模式。

但时至今日,并读依旧还是处于不温不火,甚至比趣头条的后来者(中青看点、淘新闻、惠头条)都还不如,这就是一个纯补贴激励模式失败的案例。

因此,在激励补贴模式可以成为未来用户增长基础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的是,补贴激励模式确实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模式。不管是积分+补贴激励模式,还是其他升级版的补贴激励模式,市场确实还有可能出现更多的趣头条,甚至边聊天边赚钱的社交软件在对整体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升级后也能突破重围。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神化激励补贴模式。互联网产品的突破,终归还是得建立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之上,这是一个纯粹的用户增长模式无法改变的事实。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小谦


文章TAG:需求  社交电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