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途牛的CFO辛怡表示,“通过加大对最畅销产品的重视和投入,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利润率。在本季度,随着我们不断完善线下服务能力,我们线下零售店的贡献继续上升。虽然线下零售商店模式已经得到了验证,但运营方面的改进仍有空间,可以进一步释放线下门店的盈利潜力。”
所以,下一步途牛将继续加大线下门店的规模扩张,进一步将重心引向线下。实际上途牛这样的做法符合市场逻辑,因为随着线上资源的日渐饱和,用户往线下迁移是必然的趋势,况且用户追求的一直是高品质的用户体验,而这样的线下体验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只不过需要理清楚一点,市场费用在为线下门店扩张给予充足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说明了途牛的获客成本正在提高。
研发费用减少,产品升级遭受考验
再看一季度的研发费用。
2019年第一季度途牛的研究和产品开发费用为人民币8001.6万元(119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4.8。
对此途牛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研发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和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高,以及研究和产品开发人员的优化。然而实际的情况是,2018年起途牛的研发成本就呈现了降低状态。具体看,途牛2018年四个季度的研发成本分别为8410万元、7700万元、7830万元、7590万元。
不难解释,资本寒冬下途牛还是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过去针对这项数据,不少媒体也曾报道,“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与研发成本,途牛从2017年底就开始了持续裁员及降薪的情况。”
再结合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当研发费用开始持续性缩减,那么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就要面临考验。况且对途牛而言可能只是费用的调整,但是随着财报的公布,研发费用的持续缩减不禁让消费者开始遐想,未来途牛是否还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好在途牛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和精细化的管理,但是途牛下一步在研发费用的预算以及产品研发的规划上,应该根据消费者对旅游产品消费观的改变进一步作出市场预判,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处于不败的位置。
众所周知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当企业营收出现下滑现象,很多企业在作出的短期判断是降低成本。途牛亦是如此,营收下滑使途牛尽显疲态。但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降低成本也只是杯水车薪,整体上还是挽不回营收下滑的事实。
为了盈利,降本却未见增效
具体财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途牛的收入成本为人民币2.06亿元(3070万美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尽管一季度途牛的成本已经降低,但是仍旧没能带来高收益,净营收甚至同比下降了4.9%。
文章TAG:携程 OTA 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