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互联网上,人们热爱新鲜和潮流,古老和传统从来都是要被“讨伐”和“唾弃”的对象,就像如今我们几乎不再讨论PC一样,这块落寞的自留地如今只会被各种“嫌弃”。当然,仍旧有一大波企业仍旧停留在这块自留地上,咀嚼最终的红利。
京东自2007年便开始布局自有的物流体系,2012年获得了快递牌照,在整个电商环境中,算是对物流布局较早的企业。但是,如今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用“PC时代”来形容京东物流,算是一种揶揄吧。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5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0%,而发达国家仅占10%左右。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预计2016年我国快递业业务量将完成275亿件。
一方面物流公司要赚钱,一方面是物流占据较高的GDP比率,只有二者达到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否则于市场、于消费者就是灾难了。
物流既是电商平台服务的“最后一环”,也是电商成本中的一部分,作为电商平台,应该做到的是,既能够以最好的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成本,让用户获益(物流成本是被摊薄在电商里面的)。
移动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用户购物的环境,同样也改变了整个物流主体,如底层地址数据的建立、更加精细的末端地址服务颗粒度、用户订单详情与物流配送方的信息匹配等,最终则体现在了物流速度以及中间环节的节省,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成本,降低消耗率,而京东在这些方面,仍旧需要有更多的提升。近两年来,京东不断扩大快递配送人员数量,更多的人力固然能够提升配送范围,但同样又间接提升了物流成本。
物流本身与互联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互联网讲究短平快,而物流则讲究夯实基础,只有更加夯实的基础,才能让物流变得高效和有效,任何“高逼格”的概念型产物,要想在物流上面实现快速提升,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反智”的物流是容不得不踏实的。
6月8日,京东在中国宿迁正式开展无人机试运营。据公开的报道显示,“京东的配送无人机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配送工具,而是一整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物流涉及订单管理、无人机调度、无人机航线管理、无人机及备品备件维修保养、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地面接收管理等多个方面。”
面对京东的无人机送货模式,业界出现了多方面的质疑声,马云揶揄说:“与其思考发展无人机,不如考虑送人上火星。”
按照京东无人机的方向,目前其服务对象为农村地区,针对农村地区进行无人机配送。2015年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市场规模,阿里研究院的《2015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县域发出和收到的快件包裹超过70亿件,如此庞大的用户市场,京东的无人机又能够为其中贡献多大力量呢?或者说京东又有多少资本来购买昂贵的无人机来扩大这块市场呢?无人机的真正大规模商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公司能够做到。
其次,国内对无人机驾驶以及无人机的配送都有严格的规定,2016年1月,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关于《轻小型无人机运行适行规定》显示:无人机驾驶员必须取得适航许可,按相关规定在取得执照、合格证、等级、训练等方面符合要求才允许飞行,否则就是违规操作,属于“黑飞”将被罚。
京东的大批量无人机配送,其安全性保障要求就更高,特别是一二线人流量较大的城市,无人机所涉及到的安全又非常复杂,这其中的安全保障,京东方面又如何能够保证呢?
另外,其号称的一整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严重的忽略了两点,一是用户的具体地址位置,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复杂,诸多位置连人力确认都有困难,更何况是无人机;二是具体的接收情况,万一用户不在家,难道又重新派人力确认一次么?重复配送不是又推高了物流成本?
京东想玩“黑科技”的野心值得推崇,但物流行业更加讲究务实,唯有夯实的基础,才能做到真正削减物流成本,而非一味的追逐“黑科技”潮流,无人机市场目前要想实现大规模商用,仍旧有非常长的一段距离。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国内13.68亿的人口越来越向城市化聚集,人口越密集,就意味着对安全要求更高,无人机产品唯一能大规模出现的范围,是广大的农村,而农村方面,对地址库的精度要求又非常高,另,别忽略了农村市场用户的普通话,这对于无人机配送来说,又是一大新的难题。
在物流的竞争场上,依靠的不仅是“敢为人先”的勇气,还有务实,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京东就少来点“黑科技”,多来点当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改变吧。京东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超越,无人机又是一次鹦鹉学舌,结果被自己老员工接了底,呵呵……
文章TAG:PC 物流 高管 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