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新能源理论,套用现实:类似掌握了石油这种新能源就能改变世界甚至保卫和平,虽然有些夸张,但数据开放之后带来的好处是:各个地方政府拥有大量的数据沉淀,但在技术能力以及实际运营能力上会与互联网公司有较大差距,这些数据又对互联网公司至关重要:打通之后,原来的沉淀数据会变得更加好用,最典型的就是水电煤的支付,再也不用跑窗口了,这样的改变未来可能会更多。

这是基于超大规模计算平台、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背后又有一套人工智能的逻辑,也就是不断的学习之后,可能不仅仅是智慧交通、办理业务这么简单,在自动化治理城市加上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在未来的想象力,也似乎并无边界。

阿里金融云构建金融服务底层架构

蚂蚁金服宣布与阿里云一起升级阿里金融云,成为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安全、信用支付、金融生态于一体的强大金融云服务。并且在未来,要服务超过5万家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这就是谐音马云的“蚂云计划”。

我们对于金融的数据认识是从磁带机、异地备份等高大上的名词上认知的,金融级的数据系统搭建,听上去就是一个庞大而繁复的过程,但是蚂蚁金服和阿里云在做:用户1分钟生成客户端框架,3天搭建简单移动APP,一个月完成金融级APP应用,在6个月的时间里即搭建出完整的银行核心系统,实现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贷款,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银行服务能力。这个不仅是阿里自己在网商银行的实际应用,现在也的确在中国银行、民生银行、银河证券、阳光保险集团、友邦保险、陆金所、红岭创投等超过2000家金融机构有应用。

这样也就意味着,完成了阿里金融云在基础技术、金融核心服务组件,下一步就是场景连接,有了比较系统的金融云数据底层,基于用户的应用层打通也就变的容易了。

“蚂云计划”的野心是要打造一个金融级别的云计算中心,传统金融行业虽然很有钱,但在技术方面的确没有我们想象中强大,在互联网公司基于金融云计算的公司中,阿里的这次“蚂云计划”的吸引力很大,阿里提供全套标准解决方案,是高成本自建团队,还是低成本快速打通底层和应用层的金融数据应用?

从互联网金融角度而言,反观基于支付习惯的争夺,但真正掌握了这样的金融数据底层,恐怕最后网络支付平台可能会泾渭分明,这才是蚂蚁金服的大招吧?

物流的黑科技 背后还是基础建设

现在的快递单,有好几联,也有直接打印的不干胶面单,上面有条形码、清楚的地址与收件人信息,如果从环保角度,这节省了纸张,从背后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原有的快递到物流的分拣、入仓、出仓转运等流转方式,在没有完成电子化之前,效率是非常低的。效率低意味着更多的成本支出:时间、人员、仓储空间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野心  阿里  马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