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二来浪费了社会有效资源;三来让慈善公益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既然说到了国内慈善捐款的问题,咱们先来看看目前国内慈善公益平台的发展情况,以方便大家对慈善公益有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根据中国慈善联合会29日在京发布《2015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除了企业在捐助额方面同比持续增长之外,个人捐赠也呈现同步上升趋势。据统计:2015年个人捐赠总额达到169.30亿元,较2014年上涨53.72亿元。其中个人小额捐赠(单笔金额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总额从2014年的58.6亿上升为75亿元。报告认为,普通民众进行小额捐赠的规模不断扩大,说明中国社会的慈善氛围愈发浓厚,全民参与慈善的形势日渐成熟。数据显示,2015年,通过(新浪)微公益平台、腾讯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淘宝公益等4家平台进行捐赠的总人次超过30亿,是2014年的3倍,4家平台获得捐赠9.66亿元,较2014年上涨5.41亿元,涨幅达127.29。

综上所述,可以这么说,在传统互联网时期,阿里、新浪、腾讯三驾马车算是撑起了互联网慈善公益的半壁江山,而且顺带培养了个人捐赠市场。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慈善公益形态又产生了新的裂变---垂直性的慈善公益平台逐渐浮出水面,而且相比传统互联网公益平台,更加具有效率性、可视性、可持续性。

说到这里,近两年不断活跃在大家朋友圈的轻松筹,应该算是这个领域的代表性平台。据官方数据统计,其在短短2年多时间,仅在个人救助这块来说,整体就呈现蓬勃上涨趋势。2015年全年,该平台上发起的个人救助项目23,465个,总支持3,793.508人。2016年上半年,该平台上发起的个人救助项目45,165个,总支持10,871,712人。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轻松筹在个人救助项目上就已经超过了2015年全年,且增长了快一倍。想想能够成为唯一入选民政部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资质的众筹平台,也就有点不足为奇了。

是什么让轻松筹能够快速崛起?除了刚才提到的外在因素(个人捐赠4.意愿越来越强和互联网助力)加持之外。我想内在的因素更重要。轻松筹作为公益众筹平台,以大病救助起家,短时间内能够做到行业第一。这应该归功于其自创的“信用审核模式”。其业内首创的“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众筹模式”及“数据+客服+群众”三重把关的独特审核制度。可以看做是搭建起了发起人与捐助者之间的信任桥梁,使得公益捐赠运转通畅,实现了爱心健康落地。

大家都知道,公益平台最基础的原则就是讲究真实。轻松筹能够获得IDG、腾讯等巨头的共同投资,无非就是如上所述,把信任做的更透明、更落地。国内其它慈善公益平台或者个人救助领域,如果都能像轻松筹这样,将信用、信任当成一把刀,悬在头顶,相信慈善公益不会像罗尔救助风波这样,充满曲折戏剧性。(文/独孤依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保留出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公益  求助  信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