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近代的历史,可以从这个行业的“祖师爷”王海说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王海的打假行为,对于这个行业的诞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虽然在90年代,整体的大环境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是“职业打假”的这 颗种子,和王海的职业,一同发展了起来。

在90年代末和2000年初,只是相对少量的人,对实体店铺,进行偶尔为之的打假行为,比如超市的过期产品等为主,那么,是什么让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变的越来越职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了呢。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2014年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明确规定如商家有欺诈行为的,实行3倍赔偿,最低500元。当然,还有在2015年 ,新修订的《广告法》中,对多个行业的广告宣传内容,进行了非常严格的约束。在过去,虽然一直偶有打假行为,但是他们没有权威支持,但如今有了这两条法律,打假就可以以《广告法》为蓝本,来举证产品不符合规范,同时以《消法》为依托,声明受到了欺诈,要求获得3倍赔偿(最低500元)。通过以上2部法律,职业打假人,获得了可以生存的土壤,但是我们客观来讲,在实体店,例如去超市打假,都是面对面,风险是很大的,大部份可能如果想专业从事职业打假工作的人,会担心风险。所以如果只是以上情况,职业打假人,是不可能大规模运作的。而之所以有大量的发展,还有第二个主要原因:电商。

这些年电商的崛起有目共睹,在早期,主要是淘宝平台,有一个叫职业差评师的说法,其义主要是指通过给差评,来要挟商家给一定好处的人,曾风起一时,后来在平台的打压下,这个职业差评师,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后慢慢的淡出了。但是,在2015年9月1日施行的《广告法》出台前1年左右,京东平台,在广告宣传方面,就受到了打假人相应的举报,并多次受到北京工商局的罚款,在这个罚款之后,第一批职业打假人开始进场,因京东平台受到了多次的罚款,所以其内部对打假是非常重视的,在当时,即2015年整一年,是职业打假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因为京东不想在受到工商局的罚款,其次是因为其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所以几乎只要有职业打假人联系客服,都能很快得到赔偿,加上当时,对新《广告法》的不熟悉和商家法律意识的普遍不足,有大量的产品都多少有违规的现象,所以当时对职业打假人来说,可以说是遍地是黄金,买到就是赚到的年代,一直持续到2016年的年初,在这个时间,因海量的职业打假人,和大量的赔偿加上客服资源的严重不足,另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违规的产品越来越少,所以京东从乐于给打假人钱,破财消灾心态的阶段,逐步转变成,我并无执法权限,无权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打假  差评  处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