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技术赋能,使得交通工具的质量与效率越来越高,也使得出行的安全性不断提高,这些事保障用户出行安全效益的根本。

提高安全意识:自救端的知识普及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数据是每天全世界有多少人因交通问题死亡,但与之数值相同的是,国际SOS全球的援助中心,每天接听12,000通电话,平均每年执行1,600起空中医疗转机转运任务,飞行时间约为12,000小时,800万公里每一天国际SOS救援中心平均进行4-5个飞行任务。

这些机构的努力成为我们安全出行的保护伞,而且可以注意到国际SOS救援中心每天接听电话数量很多,但实际的费心诀那个任务并不多。这是因为意外除了少数无力的类型外,随着技术硬件的不断升级,一大部分已经控制在人力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时面对突发状况的自救知识就成了每个用户需要提前知道并学习的内容。而国际SOS救援中心小到行前建议和感冒用药咨询也会无微不至的普及。

举个例子像当初的普吉岛沉船事故之后,对救生衣、漂浮自救、溺水救援等方面的普及一时间成为热门。在这方面,企业乃至整个政府、社会很重视用户安全,企业也在不断提高用户出行安全的意识,同时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018年3月16日起施行的中国民航局《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中,对培训、教育、安全交流等方面就较为重视,也屡次进入到大学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中国民航局用行动保障用户出行的各种教育措施,从用户端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自救的普及。

像美国也有一套完善的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教育体系,针对发生在机场和机场周边地区的民用航空器紧急事件,以及各类非航空器紧急事件的施救方式进行普及,可以减少各类紧急事件中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在企业方,像携程之前也出过一套用户普及自救方面的小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形式,着重介绍了各种交通工具中关于安全带、救生衣等物品的使用规范,不仅用实际行动在保障用户全过程,发布诸多安全出行的守则与规范教育内容,而且才用互联网娱乐中比较新颖的小视频的形式,在用户端更容易形成裂变传播。

建立全面的保障措施:为用户安全搭起最后一堵墙

但出行毕竟是属于一个自身就存在风险的行为,即使再过用心,也很难保障100%的安全率,而这是,不仅要在前端通过技术赋能与安全知识教育,后面的保障措施也要及时跟上,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即使的予以补救。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通过侧面的补救,保护用户的权益不受损失,这种保障性是消除用户焦虑感的最佳选择,从而使得用户在出行时的焦虑感降低,不会因为一些世界平均级别的安全事故就惴惴不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安全  电话  中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