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如火如荼展开,今年已经到了几乎癫狂的地步。天猫不仅首次尝试“全球狂欢节”,让国人足不出户,狂购全球;又花重金与湖南卫视在水立方联袂推出“天猫2015双11狂欢夜”晚会,并邀请冯小刚执导。这对于整个零售行业来讲,已不仅仅是一场全网商家的促销活动,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精心策划的营销圈套。

11月10日晚,每个坐在电脑前蠢蠢欲动的剁手党们,无不面临着天猫各个会场商家的降价折扣、浓厚的促销氛围、仅限1天的时间压力,同时充斥着每个倒计时数字的秒杀,免单!

在这样的情境下,每个人都在为人类本能的冲动付出代价。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双11这一天的购物决策与平时购物的决策模式大相径庭。

到底是什么样的决策机制,行为方式导致了大众失去理性,疯狂购物的结果呢?下面,给大家一一剖析,请对号入座!

如果你是商家,看看哪个营销策略你还没用到?

如果你是剁手一族,看看有没有中了某个营销圈套?

1. 减轻负责感

普通工薪一族,短时间内花费大量金钱进行购物,事后都容易产生负罪感。一种情况是担心身边的朋友家人说你乱花钱,从而破坏了自己期望在别人眼中勤俭节约的良好形象。还有种情况是,你原本经济基础薄弱,却又进行了透支消费,或买了一堆平时根本不舍得消费的东西。

面对负罪感时,要么时候自责,要么试图降低这种负罪感。比如“老公,我也帮你挑了件大衣,比我的还贵300块呢!”

双十一912亿背后,天猫给百姓精心密谋了一个圈套

正是人性的这种负罪感,让一个女人自己之所需,亦买全家之所需。(人性好可怕!)

2. 释放自制力

很多人说,双11一天可以卖出半年的成绩,都是因为抑制了9月和10月两个月的消费需求。

“看,这件衣服设计很好看。算了,还有几天双十一了,等等还能便宜呢!”

是男人多明白,身边睡了一个美女,却不能XXOO,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而对需求的抑制会消耗人的自制力,从而在等到可以集中释放自制力的时候,引起人的疯狂——剁手辣妈,刷爆花呗!

这正是为什么京东,苏宁,天猫各大电商平台提前1个月放出“超低价”就在11.11! 就是为了抑制女人的购物本能,等到双11自制力被消耗殆尽时,女人们几乎无法抵御低价噱头的诱惑,毫无理性,只知道:买!买!买!

这导致了平时即使不舍得购买的商品,也一并加入了购物车。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天猫  双十一  双11  淘宝双十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