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在网上收集不少于30万字的有效资料,在电脑中进行整理,这个过程,是锻炼你对零散资料的价值判断、分类、汇总及提炼的能力。
第二步:你可以去书店里选几本行业书籍,参考目录索引,做输出整理,这个是锻炼你的写作逻辑表达能力。
第三步:将30万字的资料删减精炼到10万字左右的行业报告,也可以出版,或者写成系列文章,这个是树立你的专业形象。
第四步:选择两三个重点,做讲座或者演讲,传播你的专业形象。
我让那个90后创业宝妈去“抄”,就是这个意思。
根据大多数宝妈的实际生活状况,抽出三个月的时间全心投入做这事很难,我给出一个适合宝妈的优化版。
大家都知道,嘉诺赏提倡打造个人品牌IP的方式有两种:写垂直类文章打造IP,朋友圈IP化运营。
我为什么反复强调垂直?
只在一个垂直点上打,这是一个竞争策略。
刚上班的第三年,我在一个女鞋品牌上班,有两件事情我记到现在。
一个没有名气的小品牌,开发了一款新品,被一个大品牌抄走了,结果,客户看到后,都说是小品牌抄了大品牌的,让小品牌的设计师郁闷的不行。
一个专注做磨砂产品的小众女鞋品牌,出了一个磨砂新款,巧的是和一个大品牌同款,至于谁抄谁的,不好说。顾客在大品牌看到了,说:嗯,你们这款产品和谁谁家的很像。就差直接说他家抄袭了。
这两件事情说明了什么?
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无处不在,很难有绝对的公平。
对于处于弱势的一方来说,专注于某个垂直点,就能以自己局部的强,来胜对手全局的弱。
比如那个小众女鞋品牌,磨砂产品就是他们的垂直点,就是他们局部的强,他们就算是抄了大牌的款式,大牌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如果说锁定某个垂直细分点是打地基,那么,搭建知识结构,就相当于盖大楼时建立框架。
比如我做的《宝妈IP化创业》系列文章,就是这样搭建结构的,先确定理论体系、方法论,方法论又分为两种,其下又细分为IP定位、IP内容、IP传播、IP接触等等。
把这些框架搭建起来,你才能做出有广度有深度有关联的内容。不然,没有这些框架的支撑和约束,会容易跑偏了。
有了框架之后,就要多输出,掏空了的时候,就做输入,以10倍是输入维持输出。一切都围绕着框架做填充。
你会发现,一旦将相关的知识点填充在知识框架上,任何知识,都会为你所用,马上被你消化、吸引、补全,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学习的秘密在于提炼与总结,形成系统、有序的知识。只是一味地读与记,没有后续的加工,则是有苦劳,没功劳。
那么,IP产品与知识体系有什么区别呢?
我是学建筑专业的,特别喜欢用盖大楼来打比方。如果说知识体系是大楼的框架,或者说是毛坯房,那么,IP产品是精装修后的商品房。
IP产品,就是经过了商业包装的知识体系。
知识点是原料,知识体系是半成品,IP产品是商品。想做个人品牌IP的创业宝妈,可以参照这个逻辑,从零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做出自己的IP产品。
嘉诺赏:《宝妈IP化创业》作者,我在持续分享两种帮助创业宝妈做IP的方法:写垂直类文章打造IP,朋友圈IP化运营。
文章TAG:知识体系 个人品牌 创业 宝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