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房企加码,社区O2O已经迅速从表层变革进入深水区,但是目前众多O2O相关商业模式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浮在表面。其实打通社区O2O最后500米的痛点,已经不在于互联网思维的贯彻,而是搭载众多O2O资源社区平台的充分放开。

6月末,由成都移动互联网协会主办,德商投资丶创客基金协办的“玩‘家’来了——社区O2O大咖分享会”在成都高新区轻安艺术馆举行。活动现场,中国首家标准化家装互联网公司“爱空间”CEO陈炜分享心路历程,并透露“爱空间”将于今年9月入驻成都丶成都本土O2O大咖们对打通社区“最后500米”痛点吐槽,而重头戏成都德商华府天骄互联网地产新思维构想的提出将整个活动引向高潮。

思考与观察:一个楼盘打造O2O生活的独特视角

亟待优化的社区“懒人经济”

继2014年的“互联网思维”以来,“互联网+”成为2015年的热词,各个传统行业都在思考该如何顺势而为,从线下走向线上。“懒人经济”下,谁能最接近用户,无缝隙连接用户,让他们“宅出品质生活”催生了社区O2O市场的新趋势。

从互联网电商平台,到社区各类垂直细分上门服务,以及物流行业的延生服务,房地产企业凭借在硬件打造上天生优势,也开始在社区电商服务环节中谋得一席之地。如此丰富的参与者构成对社区O2O的发展看似丰满,但实际上O2O上门服务业发展的速度与服务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用户需求的深度丶精度和满意度。现有的各发起主体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无法深入痛点,引发了成都本土O2O大咖们的集体吐槽。

参与嘉宾认为,就目前最为流行的上门O2O而言,由于挑战传统物业利润市场,传统物业服务模式的业主需要重新培养消费习惯,短期内建立信任难度大。同时由于社区物业形态各一,O2O产品及服务难以形成标准化模式等,目前尚难形成让客户尖叫的服务深度。

除此之外,在这场社区O2O争夺战中,有物业也选择积极拥抱互联网,实力较强的选择自己干,而这种跨界存在不专注的天生缺陷,即使是一流地产商的物业板块,要想把各综合门类的上门服务业都包揽在自己的O2O社区运营概念中,实际运营效果远逊于它的标签效果。

要么选择半推半就地对接部分O2O服务商,但更多的可能为了收一些门槛费丶入场费,这其中还包含了物业行业比较根深蒂固的灰色收入。收了钱的,也是只收钱不办事,任O2O企业自己去折腾去面对业主,往往效果很差,深度不够。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思路  生活  O2O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