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海报」大战,熄火了

影视圈「海报」大战,熄火了

影视圈「海报」大战,熄火了

营销有用吗?

最精彩的例子是《富春山居图》,豆瓣评分只有2.9分,但片方很巧妙地进行了一次槽点营销,引得网友纷纷走进影院找槽点,最终累计票房意外地破了3亿。后来整个行业对于营销心照不宣,每逢上映,各大平台的动作整齐划一,热搜更是影视剧的必经之路。

近几年的爆款剧几乎都血洗过热搜榜,比如爆款《陈情令》在播出期间累计上了190次热搜,曾经风靡暑期档的《亲爱的,热爱的》热搜有100多个,《小欢喜》有89次热搜,《都挺好》平均每天的相关热搜超过5个,更是有一天高达13个热搜的盛况。

在肉眼可见的宣传物料之外,各种热搜话题也在时刻攻占娱乐领域的注意力,如今,影视营销却开始面临大幅度缩水,数据显示,在2017年末2018年初时,S级剧集项目的营销预算曾飙到上千万,但到了现在,头部项目的营销预算也不会超过六七百万。

尤其2020年以来,剧集上热搜的频率明显减少,娱乐声量在高位上骤然下跌。营销公司的现状是最直接的证据,有业内人士在去年就表示过每天3-10万运营成本,3个月不开工有倒闭风险。

一方面,拍摄停止,剧集减产、顺延,宣传营销公司服务的项目相对减少,当然,这种情况还有逆转的机会,但关键是影视营销在经历这几年的喧嚣之后,网友不再买账,有些烂剧营销多了反而口碑雪上加霜。

不久前,“国产剧水平倒退了吗?”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总阅读量目前达到3.5亿。烂剧当道,营销有心无力,“一部60分的电视剧如果营销做得好,口碑可以达到70分甚至80分,但如果这部剧是59分,是不及格的,那通过营销的手段加1分也是不可能的。”伯乐天海的CEO李海鹰无奈地表示。

影视营销突然熄火不是偶然,一个服务于上游产业的市场,一旦脱离了原有安逸的环境,必然会上演失控的情节。

大制作举步维艰,小成本风生水起?

在寒冬之前,大制作遍地都是,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绑架着影视圈,但也给了行业源源不断的底气,剧本无脑,演员拉跨这都没关系,资本想要收割,只能心甘情愿地将钱包砸向整个行业。

2012年《甄嬛传》成本是7000万,2015年拍摄《花千骨》成本突破了1亿,随后的《武媚娘传奇》《芈月传》直接飙升至3亿,到了2017年,几部上星剧的成本很少有低于3亿的,短短五年之内,影视行业的投资成本翻了五倍不止。

剧好不好看是一回事,仿佛一夜之间没个几亿投资连影视产业的边缘都没法靠近,彼时行业有天生的优越感,不缺钱是共识。

电影方面也是如此,有段时间国产电影疯狂烧钱,《长城》制作成本约8亿元,《狼图腾》7亿元,《金陵十三钗》《赤壁》约6亿元,《功夫之王》约5亿元,《美人鱼》3亿元……虽然在限薪令之前,演员成本是制作支出不可忽视的一环,但其他成本也居高不下,比如耗资3.3亿的《幻城》,其服装、化妆、道具、特效就占到了60%。

放眼全球影视产业,大制作似乎才是主流。好莱坞数据分析显示,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好莱坞电影共60部,2005年到2015年的11年间,其数量激增至197部,29部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大片中,其平均总成本达到了4.17亿美元。

但高成本所带来的风险太大,这几年,亏得血本无归的例子比比皆是,《阿修罗》成本7.5亿,结果电影上映三天票房却不到5000万直接就撤档。《欧洲攻略》成本3亿,票房1.5亿,赔了2个亿,影视行业浮躁的风气终于迫使资本冷静下来,更何况2020年以后,线下影院一片荒芜。

当然,上不了院线影片还能院转网自救,可现在大制作何去何从惹人深思,毕竟整个长视频平台自身难保,爱奇艺率先断尾求生,裁员占总数的20%-40%,还有传闻说爱奇艺正在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问题,今年年底账上可能只有50亿人民币的现金,这些钱甚至不够一年的运营。

昔日淘金地,终成白骨窟。近两年,影视公司纷纷进行商誉减值、调整坏账以及剥离不良资产,保本过冬是行业内卑微奢求的美梦,流水般花钱的时代俨然已成过往。

于是,短剧、小成本高收益的甜宠剧慢慢扎堆出现,继快手抖音之后,爱优腾的短剧计划迫不及待地提上日程,2020年底,腾讯微视宣布正式推出“微剧”,芒果TV跟着推出了短剧品牌“大芒短剧”, 今年8月1日起,优酷升级短剧分账新模式。

资本从高卡司大阵容转向更容易爆的甜宠剧,艺恩数据显示,甜宠剧的播出数量由2018年的38部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95部,今年预计总播出量仍在90部以上。优酷、爱奇艺、芒果TV分别推出了宠爱剧场、恋恋剧场、心动剧场……

成熟多年的影视市场在崩坏,虽然不可思议,但从更长远的维度来看,这种状态还要持续很久,毕竟大制作高质量的作品从来处于低频状态,寒冬来临,硬伤暴露无遗。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章TAG:海报  抄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