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圣归来》的票房奇迹看产品的重要性

关注电影信息的朋友应该知道最近有一部名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电影受到空前关注,出尽了风头。这是一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后其票房曲线呈罕见的逆增长,连续打破了国内动画电影多项历史记录。以票房来看,之前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是2015年上映的《熊出没之雪岭熊风》2.96亿,而《大圣归来》目前的票房是6.1亿(上映中),堪称国产动画票房奇迹。限于篇幅,其他关于这部电影更牛逼的信息请自行搜索查阅,本文只想通过分析《大圣归来》的热映现象谈谈互联网时代产品的重要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开始热捧“极致产品”概念,各家厂商争相表态:“我们要用认真的态度做出极致的产品”。这表明商业模式开始从过往的“重

从《大圣归来》的票房奇迹看产品的重要性

《大圣归来》从构思到制作完成耗时8年,因片方资金有限,前期营销预热不足,首映日票房仅为1809万。但是依靠自称“自来水”(取“自发来做水军”之意)的观影观众们在各大社交媒体近乎疯狂的自发推荐,此片票房呈现罕见的逆增长曲线,日票房一路攀升至6502万(电影票房通常是首映日最高,之后逐日下跌)。其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指标,如关键词指数和话题排名也一直居高不下。因片方并未预估到票房表现会如此喜人,周边产品准备得并不充分,导致出现了[大量影迷催促快点出周边产品想要送钱给片方圈]的奇妙场景。

《大圣归来》进行了一次堪称典范的重产品轻营销运作,而其票房表现也证明,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产品的销售并不是问题。

各厂商的商业模式开始(或者假装开始)从重营销轻产品向重产品轻营销转变,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后者更有用。然而,究竟是什么使重产品轻营销的模式“忽然之间”就变得更有用了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 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

有效的营销信息(促使消费者最终决定购买产品的信息),其主要传播途径从以前的“厂商渠道>消费者”逐渐变成了“非厂商渠道>消费者”,其中非厂商渠道主要指消费者口碑和第三方媒体评价。简单地说,消费者在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值得购买时,更愿意相信口碑和第三方评价而非央视广告;而互联网的存在使消费者获知口碑和第三方评价的信息变得比无互联网时代容易太多;最终导致了有效营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消费者口碑和第三方媒体评价的好坏都取决于产品本身的优劣,所以要让消费者从这两个渠道获得产品的正面评价,产品本身足够好是先决条件。

从《大圣归来》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电影上映后新浪微博上大量的自发营销行为:影片观后感丶推荐文丶角色同人图和晒票根等,无不体现着对产品内容的肯定。也正是大量的这类自发营销行为,弥补了片方的营销不足,最终促成了电影票房的逆袭奇迹。

第二个原因 消费者发生了改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产品品质有要求而对价格并不敏感的中高端客户逐渐增多。同时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激发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精神诉求:不仅要求产品在功能上好用,其传达的价值观也应与消费者相符。

上述变化促使厂商必须花费更多精力在产品上,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观符合消费者预期。

《大圣归来》中精美细腻的画面丶逼真的3D效果丶丰满的人设都是产品品质的绝佳体现;而高品质背后的必然高成本丶长达8年的制作时间都传达出了片方希望认真做出一款精品的态度,这在烂片泛滥的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显得更加可贵;而其资金紧张造成的营销不足更是刺痛了长期忍受内容低劣营销浮夸电影的观众的神经,最终导致观众以 近乎疯狂的推荐和重复观影 作为了对优秀产品的回应。

结合以上两个原因一起来看产品的重要性

产品品质更好,就更容易争取到对品质有要求且正在增多的中高端客户。而愿意在品质上死磕,生产出更好产品的企业行为本身就传达着“认真做事”的价值观,这在泛滥“认真你就输了”价值观的当下中国,无疑如鹤立鸡群一般能轻易地吸引到同样热爱“认真”的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往往是各自圈子里的意见领袖,掌握着较强的话语权,产品借由他们的口碑流向市场,将更容易被消费者认可。所以好的产品(这里的好不仅指产品的体验好,还包括他的定位以及价值观等)会让消费者自愿成为传播者帮助推广产品,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好的产品会说话”。

好的产品吸引好的消费者,好的消费者帮你传播好的产品。”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产品的传播逻辑,也是重产品轻营销模式更有用的根本原因。


文章TAG:产品  营销  口碑  口碑传播  渠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