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是美味不用等,互联网行业“领先者被假冒”顽疾何解?

当然,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领先者招黑、领先者被假冒早已经成为常态,这一次出现假冒美味工作人员这样的现象,我们深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美味不用等从当初单一的排队预定APP,发展到今天多元的智慧餐饮平台,服务了近10万家餐厅,近10亿人次的消费者(2017年数据),自然而然就像当年滴滴的多元发展一样,触动了各方利益,切除了很多老牌平台的蛋糕。

所以表象背后是美味不用等多元发展的崛起,而我们也可以预料,现在的行业小摩擦也只是开始,不久针对美味不用等这种平台,会掀起新的“围剿”战役,这也是行业规律。

对于美味不用等来说,不断的扩充自己的服务和商业触角,一方面在合作越来越多线下伙伴的同时,一方面也得到了资本的看法,但另外一方面也必然会遭遇餐饮乃至相关saas服务领域的激烈竞争。 要面对这些不可预知的未来,对于美味不用等来说,修炼自己内功的同时,积极联动各方,通过开放的平台心态和能力输出,才是最关键的,而这些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分析的。

从小米到京东再到美味 领先者被“假冒”成行业顽疾

传统商业时代,驰名商标、国家免检等荣誉加成的品牌被不法分子频频盯上,以山寨冒充正品销售,获取非法利益。互联网时代同样也是如此,知名互联网企业被冒充,也早已经成为行业顽疾。当年小米风靡一时,有不少以假乱真的小米专卖店在各地开业,生意火爆一时。

无独有偶,日前美味不用等遭遇的烦心事,京东也遇到了。9月15日,京东拼购商家信息平台发布声明称,“被不少心怀叵测的不法人员盯上了”,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京东拼购的人员进行招商,欺骗商家。后来京东拼购郑重声明,非官方的沟通渠道,尤其涉及索取费用的要求,商家可不予理会并及时向京东反馈处理。

对于美味不用等来说,从线上到线下的业务开展,免不了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我们不能要求商家都长一双火眼金睛来识别假冒人员,这种行业顽疾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的执法人员加以打击,才是更本之道。

当然,企业被假冒不完全是坏事,这既让我们行业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也倒逼服务提供者升级平台监察机制,劣币被驱除的过程其实也是商家互联网思维普及的过程。

深耕智慧餐饮场景落地 打造全链条闭环体系

我们纵观中国互联网商业发展史,每年都兴起很多企业,但也倒下很多企业,甚至很多明星企业。如果细究,我很少发现哪家企业是真正死于行业竞争,绝对部分企业其实败给了自己。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行业  商业  消费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