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启示录:收割粉丝税退潮之后,将向何处去?

文|李星

公众号|靠谱的阿星

前几年,知识经济引得媒体关注,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有流量大V的捆绑,知识付费更多是粉丝经济的延续,如今知识付费并不那么具备话题性了,再难听说一个公众号拿融资的故事。从2016年发展至今的各类知识付费产品,除了让粉丝们在手机上充值信仰之外,是否真正具备“知识”的教育功能?当内容创业者频频采用刷屏方式裂变用户时,明知道体验不好为什么还要坚持?知识经济作为一个行业,在泡沫被挤出、付费用户回归理性之后,能否真正回归到“爱智求真”的正途上来?非常值得进行一次行业复盘。

1.知识付费的“功”

有人说:“花钱买书不一样是知识付费吗?”其实不然。知识付费的本质是粉丝为所认可的内容生产者买单,严格来说应该追溯到公众号在2015年下半年上线赞赏作者功能,培养起了粉丝通过移动支付给作者小费报酬的习惯;正式流行应该从2016年上半年分答上线算起,当时王思聪、papi酱等网红入驻分答,收听语音付费的模式让很多网红和KOL有了变现的新途径,随后罗振宇从此前做跨年演讲和卖书的角色转型做得到的知识付费之后,整个知识付费在2016年、2017年彻底引爆。

不过“知识付费”在2016年至2017年作为移动端的新商业模式来说与“知识”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更多是一种流量大V转化付费粉丝的模式。阿星认为,知识付费的方式和途径无可厚非,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干,我也不嫉妒人家能够赚到钱。只要所教的东西真正有用,哪怕是给粉丝做缓解焦虑的精神按摩也是有价值的。知识付费可以说至少在三个层面有价值:

1.几乎所有大V只要不走广告模式、都会采用知识付费方式来转化粉丝,比如开付费专栏、开知识星球(以前的小密圈社群)、开微信收费群、接受XX会会员等等,可以说知识付费开创了“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

2.相对于很多内容创业者和媒体靠广告的to B模式来说,有助于内容生产者专注于做好内容,不受商业干扰,所以你看到很多媒体比如财新、虎嗅、钛媒体都有付费专栏和知识产品推出了,甚至很多出版社也开始做付费内容了。

3.相对于教育机构来说,知识付费投入成本较轻, 知识付费参与者可通过微信生态中的工具比如小鹅通等获取微信用户流量;当然还有一些付费社群分享也比较有价值,帮助很多职场老司机分享时名利双收,有的大V会把收费当做门槛做少而精的人群分享。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粉丝  经济  运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