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火爆社交网络,真的是硬科幻作品?


同时可能大家注意到这样一种情况:不少人在看《星际穿越》的时候,明明已经睡着并且打了20分钟的呼噜,但电影结束后还会在新浪微博发一句影评“诺兰的《星际穿越》太牛逼了,彻底给跪了”,同时把这句影评同步到微信朋友圈,优越感瞬间而生。

当然,我相信没人肯承认看《星际穿越》 的时候睡着,同样没人敢质疑《星际穿越》,因为如果有人胆敢质疑这部片子,就会被贴上文盲或者观影小白的标签。大家都觉得好,你认为不好看,那就是你的问题了。在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下,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在看了《星际穿越》或者完全没有看过《星际穿越》,都能发表对该影片的膜拜之情,和可惜我们没有看到那个说出皇帝没穿新衣的小男孩。

对《星际穿越》膜拜越深,说明你这个人的知识储备越深,换句话说就是你的智商高。

从来不存在什么硬科幻电影

《星际穿越》能火爆的很大原因在于,当前全球(包括中国)大部分的科幻大片纯粹是胡编乱造,突然出来一部《星际穿越》,大家认为这是一部靠谱的符合各种科学和物理原理的硬科幻片,换句话说就是这是一部有现实理论基础支撑的大片。

另外还有两部被称作为硬科幻的电影是《地心引力》和《2001太空漫游》,其实我想说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硬科幻电影,美国1969年登月这事大家都知道吧, 这个够硬了吧,这个真实的科幻事件官方公布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也被纷纷质疑,有人从物流和科学多角度解读后(具体的解读百度一下有很多资料),认为美国登月的事情完全是子虚乌有。而我们这些电影里面提到的虫洞也好,五位空间也好,空间折叠也好,基本都是基于理论的假想,没有被证实,没有被证实的概念搬上银幕,何谈“硬”之说。

美国有“硬科幻”,同样中国也有“硬神话”,《西游记》和《山海经》大家认为是硬神话,而《吞噬星空》和《凡人修仙传》就是胡编乱造。甚至,我们的考古学家为了印证《西游记》是硬神话,还考研究出了孙悟空老家是福建人或者连云港人(详情大家百度搜索)。好吧,能为不存在的人物找到存在的故乡,你们比诺兰都牛。

《星际穿越》标准的好莱坞流水线作品

很多人喜欢《星际穿越》不是这部电影,而是电影背后的导演---诺兰。诺兰简直可以称之为美国版的罗永浩(当然,诺兰粉是不屑于把任何人和诺兰相提并论的),这是一个不向现实妥协的导演。别人拍3D,他偏偏拍2D;别人用数字机器拍摄,他非要用胶片机;别人用CG特性,他非要用道具实拍。每个人都有叛逆和不安分的一面,而诺兰导演的表现正好拨动了大家内心深处那个叛逆的“弦”,于是诺兰在全球范围有数量不多(相比卡神和老斯),但忠诚度却高的多的粉丝。

但实际上呢,回归到《星际穿越》,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流水线上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向电影工业化时代妥协的普通产物。首先,《星际穿越》是一部成本超过1.6亿美元的电影,巨额成本使得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把减少风险列为首要任务。在好莱坞,为降低风险,一些电影公司采取联手操作的办法,共同分担利益和风险,这次《星际穿越》的出品公司是派拉蒙影业,传奇影业,华纳兄弟影业,而发行是华纳负责的,这么多金主把真金白银交给诺兰,不是让诺兰玩,而是赚钱的,他们一定而且必须会从市场化的角度参与或者干预到影片的制作(如果诺兰不妥协,导演可以换,反正以好莱坞的标准化的制作流程,能拍星际穿越的导演太多了)。

其次,电影公司对制片人的监督也很严格。从审阅剧本丶审定导演和演员丶监督拍摄时间和进度,到电影拍摄完成后的审片丶验收,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合同里有详细的规定。电影公司还会派代表出任执行制片人。也就是说说,导演更多的时候做的是统筹资源和拍板的事情,涉及到的摄像丶录音丶特性丶道具等等方面专门有专业的团队或者公司来负责。换句话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流水线的进一步深化,近些年好莱坞的导演和主演的重要程度在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在90年代我们看了一部好电影能脱口而出电影的导演是谁,而现在有多少人知道《复仇者联盟》丶《饥饿游戏》丶《X战警》丶《神偷奶爸》丶《冰雪奇缘》等佳片的导演是谁?

说白了,如果《星际穿越》的署名不是诺兰,而是二线导演,会被群众骂做烂片。同样,如果《普罗米修斯》和《分歧者》甚至《天际浩劫》或者《洛杉矶之战》这几部片子,如果署名诺兰,同样都会成为神作。用互联网思维解释就是:同一句话,马云说出来是名言,你说出来是放屁。[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文章TAG:作品  社交  社交网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