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点上笔者也被绕晕过,搞半天原来滴滴和优步一样,都是内资也都是外资啊。也许你会说不管什么结构,滴滴的老板是中国人,优步的老板是外国人,但新规出台后,综合新规内文和滴滴、优步的声明和已公开信息来看,滴滴与优步的“身份”区别更加不复存在——滴滴和优步都符合资质,滴滴和优步都需要申请预约出租汽车平台许可证。
“身份”被一视同仁的同时,优步还在网约车合法化后优势凸显。为什么滴滴在出租车、代驾、大巴多条业务线大张旗鼓,优步却不为所动,不是因为前者有8000大军,而后者只有500人忙不过来,而是因为盈利能力最强的专车市场增量巨大,滴滴盘子虽大却已暴露出产品线太长,顾虑太多,盈利能力不足的缺陷。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模式取得合法化地位,对资本市场来讲是截然不同的估值方式。
最后,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滴滴的政府关系团队中不乏前交通部的高官,且背靠腾讯这座大山,滴滴的政府公关能量堪比阿里,这次新政的发布想必就有滴滴的幕后推动。于是,滴滴不小心成了优步的保护伞,优步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运营,坐收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当然了, Uber在全球众多国家都有丰富的政府公关经验,投资人中也不乏百度、海航、广汽这种大玩家,坐收渔翁之利是意外的幸运。
神州专车
心情指数:**
新规一出,神州专车是有些落寞的,毕竟神州是踩着所谓“黑专车”起家的,然而昨天他们口中的“黑专车”合。法。了。
这落寞从它简单的声明里就透了出来,“......神州专车将严格按照网约车监管政策要求,继续坚持‘专业车辆、专业司机’的B2C模式, 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的出行服务 。”
在一份鼓励共享经济的新规面前,神州能打的牌只有“专业车辆、专业司机”而已。与私家车加盟为主的C2C模式不同,神州专车B2C模式的成本是相对固定的, 然而这样的“固定”也局限了“神州模式”的发展空间。今年第一季度,神州专车的单均金额为76元,单均成本65.11元,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并且在滴滴优步的紧逼之下,神州也不得不跟进提供充值补贴,致使其每单毛利为亏损23.41元。扩大规模才能救命,但神州的重资产模式却决定了那恐怕只是奢望。上半年的数据显示,神州的单量连易到都不敌,也就更难望滴滴优步的项背。对比它之前宣称的“四成市场份额”,也是一场好笑。
新规发布后,神州引以为傲的“面临的政策监管风险相对较小”已经荡然无存,被瞬间拉到有滴滴优步的同一起跑线上,窘迫处境可想而知。或许神州自知商业模式的瓶颈,所以以最快速度转身,打着“全球专车第一股”的概念赶在新政出台前匆忙登陆新三板,至少能在激烈的专车大战中占住一角?
易到
心情指数:* * * *
易到真是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新政公布后,它是唯一一家没有第一时间发声明的网约车平台,当滴滴优步四处散发官方回应的时候,易到官微号上仍然只是静静地躺着一些充值返现的活动通知。媒体再三催促,直到截稿了才收到一份“喜迎新规”的声明。此举招来了不少议论:易到想干嘛,难道大喜过望,还是正在忙着“化反”?
傍上乐视后,易到有所起色,更名易到,手撕腾讯小马,引起了不小的行业瞩目,不过易到确实与滴滴优步差异明显。早期起家时易到采用的是加盟模式,即中小租车公司携车加盟易到,类似电商网站的第三方平台经营模式。近两年易到悄然转型到了与滴滴、优步类似的模式,即直接接受私人车主加入的C2C模式。但是前有两大巨头,按照VC界只投市场前两名的理论,老三的生存空间相当狭窄,在高点IPO或卖出是最好的退路。近期有消息称,易到创始人周航公开表示,易到将通过拆除VIE结构,准备启动国内上市计划,但由于政策层面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什么时间、登陆哪个板块尚不确定。
易到,要加油啦!神州已经在国内把“专车第一股”的坑给占了,难倒你还能争一个专车第“二”股吗?
在中国,一个产品再怎么牛逼再怎么符合刚需,没有政策的确认,投资人总会做着这可能是下一个快播的噩梦。故事说到这里,那么问(梦)题(想)来了,在政策风险基本消除之后,如果你是有10亿美金在手的投资人,你现在会投给谁?
文章TAG:狂欢 行业 专车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