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伴随着中兴遭美国制裁,“中国研发不出自己的CPU”之类的相关讨论引发各界热议,呜呼之声响彻四方,似乎我们的科技命脉被美国捏在手里,随时可能被人反制。
随后一篇《梁宁: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的文章刷屏朋友圈,很多人似乎找到了我们芯片产业发展不足的原因:在巨头虎视之下,错误地采取了贸工技的发展策略,放弃了技工贸!
梁宁的文章声情并茂,调动了很多人的情绪甚至泪点,情绪释放过后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院士倪光南代表的“技工贸”才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所代表的“贸工技”显然拖累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步伐。以致于,我们遇到了今天的局面: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发展受限。
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围观群众和媒体总是选择性地遗忘或者忽视时代背景与边界条件,即何时可为、何时不可为,另外,简单地把柳传志当年的“贸工技”理解为只“贸”不“技”也有失偏颇。纵观中美主流科技创新企业,凡是能够跨越多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巨头,大都经历了“贸”为“技”打基础、做储备的阶段。
当然,在社交网络无孔不入的今天,我们的受众更喜欢跟风散发情绪,被情绪左右行动,而选择性地忽视真相,因为独立思考,真的太累了!
最近梁宁的文章刷屏,我本不想对这种老生常谈的文章再谈(毕竟技工贸和贸工技的话题我们已经争论十几年了),但今天还是有朋友想听听我的看法。在我看来,在当时那种国情和国力基础下,包括联想、海尔、四川希望等在内的企业一开始就发力研发而忽略市场,很可能当时就死了。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觉醒,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力研发了。
中国要想真正意义上研发出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CPU乃至操作系统、无人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不是一两家企业努力所能达到的,而是在强盛的国家基础条件下,通过开放的心态、产业跨界融合,多企业、多机构进行联动协作,才有希望达成。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今天还讨论“技工贸”和“贸工技”的优缺点,进而由此展开一些无意义的争论。
关于这些论述,今天我从三个层面,来详细阐述下我的观点。
一步一个脚印 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特定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策略,用现在的“技工贸”,反驳那个时期的“贸工技”,本来就是鸡同鸭讲。
文章TAG:规律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