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科技茶馆
80后、90后、95后。
这三大带有鲜明时代标签的人群似乎成为了多数互联网品牌流量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成了品牌必争的“风水宝地”。毕竟在互联网时代,品牌优胜的法则之一就是谁能先“撩”到年轻一代。
正因为如此,品牌主们似乎都患上了“年轻化”焦虑症,他们试图给自己也贴上诸如“中二”“第三类”“斜杠品牌”等标签,希望能以此获得年轻人的认可。殊不知,个性独立、爱好多元的年轻人不仅没有统一的喜好,更不需要一味的迎合。他们要的,是能产生共鸣的伙伴。真正的年轻化,是品牌和年轻人的合谋。
比如下面这3支小视频。
视频基于当代城市人的生活细节,通过人生3个阶段对手机的不同需求,演绎了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用幽默温馨的戏剧情节将“换手机,别等以后现在就换”的信息植入观众的脑海。
故事一
妈妈感慨岁月,看着自拍中的自己
叹息时间的流逝
稚嫩的男孩和妈妈说
长大后要帮妈妈买一部新手机
故事二
一对夫妻在周末蜗家放松
女友拿着手机玩着游戏
结果因为卡顿导致游戏game over
而男友力十足的另一半安慰她
等拿了工资一定要换部手机
故事三
年过花甲的老头在摆弄自己的“老人机”
另一头的老伴儿调侃他
老头说等彻底坏了再换一部手机
三支小视频的主角不同,情节相似,皆在后面部分出现了反转,“换手机,别等以后,现在就换”的主题随后呼之欲出。据悉,这是京东为818手机节推出的3支病毒视频。
为换机被动人群注入一剂“换机”强心针
其实如果我们将买手机的人做个简单的分类,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买新手机的人一般分为几类:第一类为手机品牌铁粉,但凡中意的手机品牌推出新款手机,哪怕排队也要一睹为快,属于“主动换机人群”;第二类人往往觉得手机能用就行,对手机依赖程度不高,属于“换机无感人群”;第三类人占大多数,且以年轻用户为主,对手机有着高需求,因此他们的手机时常因为过度消耗而出现很多问题,但这部分人却属于“换机被动人群”。
京东手机通过几个故事的设计,将没有“换机”而产生的麻烦体现的淋漓尽致,力求唤醒用户记忆,随后在视频中,输出了诸多“换机”利益点,从而为年轻群体注入一剂“换机”强心针。
“神转折”增加戏剧张力,加速内容传播
相信很多人观看了视频后,都是被其中的神转折而折服。前半部分温情有爱,当妈妈和孩子感动相拥、当男女CP准备热情拥吻、当年过七旬的老伴含泪相望时。这些心被高高提起,高潮即将降临,第二支靴子马上要落下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京东818手机节激昂的BMG。
这样的转折让人诧异不已又感到十分搞笑,带来了戏剧张力。其实这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观众的「惯性思维」创造了反转的效果。
有“温度感”的场景营造,与用户产生共鸣
视频中呈现的这3种关系以及并非偶发的故事桥段,每个人可能都曾经历:妈妈的手机可能用了好久;因为手机卡顿而导致游戏闪退;年迈的长辈还用着功能欠缺、Bug频出的老年机。
这些场景带有温度也并不陌生,相信很多人看了这个视频后,已经不仅仅是冲动,而是立马转战京东,准备为身边的TA入手一部好手机。用最贴近消费者生活场景的画面,让大家产生共鸣,也许正是京东818手机节Campaign传播的策略之一。
品牌主们的针对年轻人而产出的创意视频并不鲜见,但这次创意短片却用出其不意剧情让人眼前一亮,既能让人沉浸其中回味,又能以最接地气的方式 Get 到他们的核心诉求,让用户将“换机”的动机付诸行动,从而顺利收割一波转化,不得不说是一波很成功的传播。
文章TAG:传播 七夕 场景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