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的第二次战役,无边界扩张

哈啰的第二次战役,无边界扩张

数据来源:企查查

哈啰的第二次战役,无边界扩张

哈啰出行APP首页面

找到新的增长点关键是发展轨道不偏离核心业务。不同于亚马逊“不着边际”的业务边界,哈啰的业务以用户诉求为聚焦点。以出行业务为“圆心”,向“衣食住行”扩张,所有场景均围绕日常生活展开,看似“不务正业”,实则不离核心。就如美团点评先做了餐饮服务,然后渗透到了酒店和出行市场。

但是,业务扩张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清楚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资源?知道自己服务谁?目标是什么?又能否做到数一数二?

首先,哈啰的出行业务首屈一指,现金流都非常正常。哈啰公开表示,共享单车和助力车在多数城市已经做到盈亏平衡,且现金储备充足,可以反哺前期亏损的新业务。随着业务规模持续发展及效率持续提升,今年仍可保持整体盈亏平衡的预期。

其次,在生活服务领域普遍超过20%的扣点抽佣,是商家的痛点,也就是哈啰的机会。当前,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美团点评是领头羊,但并非无懈可击。前段时间关于商户投诉外卖“抽佣比例过高”的事件发酵,美团回应多层运营下的每单利润不到2毛,说明行业的运营效率有待改善。

4月在上海出差,和杨磊吃饭又聊了一次。杨磊认为“很多互联网巨头们,很多公司只是占了先机,并没有把业务做好。准确的说,没有把效率做到最高,用户体验更好,还是有很大的改善提升空间。”

而哈啰的核心能力恰恰在于使用技术推动运营效率。即通过“任务驱动”将标准化的工作固定下来,由总部算法来驱动前线干活,以此改善工作差异,获得效率。

运营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出行红利。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哈啰出行全网月活超6300万,注册用户超过3亿;且哈啰官方表示出行业务已实现可持续盈利。这是由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多年来在下沉市场积累的运维、站点等优势,也为下一步延伸“吃住”服务提供了可能。

实际上,这是技术驱动下的精耕细作。如今,业务的上游到下游,整个环节的管理完全是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阶段,比如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企业间的较量也会逐渐转向“技术”的较量。而哈啰,不光在两轮出行,甚至现在在做的换电业务、顺风车业务,都通过技术手段来获取更高的标准化和输出的一致性,以达到供需的匹配,运力的匹配,进而改革效率。

虽然生活服务市场与出行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从行业角度来讲,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交易效率,改善用户体验的本质是一样的。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哈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满足自身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上。就这点而言,哈啰的业务扩张和自身能力是一致的。

► 哈啰的想象空间

比起墨守成规,无功无错,哈啰选择了放手去干 —— 一个以出行为基础的生活服务平台。这也意味着哈啰的第二场战役已经开始,其进军的任何一个赛道,都有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

我国作为两轮大国,国内两轮电动车近3亿市场保有量,日均骑行需求超过7亿次。除了滴滴出行,美团单车后来也加入了战局,但哈啰单车在低线城市是有口碑的NO.1。

而在庞大的顺风车市场,后来者哈啰努力的方向是“用户心智”。过去一年多来,哈啰顺风车在全国300多座城市上线了服务,总发单乘客数4500余万,累计认证车主1400余万人,平台上所有顺风车行驶总里程数达68亿多公里。然而目前整个市场渗透率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四轮业务的布局和发展是哈啰持续要做的事情。

同样是在“吃住行”场景中构建的超级平台“美团点评”早已坐上了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中的第三把交椅,市值达到750亿美金。

事实上,日常生活所覆盖的餐饮、酒店、旅游、出行市场规模都超过3万亿,哈啰的身价取决于其在各个生活服务品类赛道里的规模,以及能够提供价值深度。无论如何,哈啰仍有很大想象空间。

► 结尾

一个行业快速发展并满足用户需求之后,不管企业初衷如何,它会寻找发展的边界,一种是做的更深,一种是做的更广。

对于哈啰出行来说,一直以纯粹商业的角度来看待共享单车,期望它能提供用户价值,同时可自我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服务于用户,而不仅仅是成为一个所谓的“入口”。

哈啰的第二场战役不局限在出行市场三国杀,而是多领域业务的突破,并给自己贴上“无边界”的标签。


文章TAG:扩张  边界  行业  哈啰单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