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干不过京东,中国500强出炉京东营业收入超过阿里但是阿里利润却远超京
来源:整理 编辑:强盗电商 2022-10-13 03:52:37
本文目录一览
1,你觉得阿里巴巴和京东谁会活的更久
这个话题还真不好说,两家公司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也都有很多 的铁粉,说谁好都会会 有支持,说谁不好也都会有人反对,本文,笔者从个人角度尝试做一个分析,不一定是对的,就是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角度。那么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是电商领域的企业,可以说是一哥和二哥的存在,那么我们要看一家企业能够运行多久,主要就看他的基本盘稳不稳,基本盘是什么?两家企业都是电商,但是商业模式或者说是产品服务是有差异的,客户群体也是有差异的。1、京东会垮掉吗?因为京东一直亏损,所以担心京东亏掉的人很多,但是经过2019年的痛定思痛,京东已经开始盈利了,而且盈利的规模还可以,根据京东前三季度的业绩报表,京东净利润是83亿元,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之前我们一直担心京东何时才能盈利,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京东你已经实现了百亿级别的盈利,说明京东的这种模式是可以生存的。所以,在财务上我们不用担心京东会垮掉,京东的商业模式被验证是可行的,盈利也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和阿里巴巴是没法相比,但是和自己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用户的忠诚度用户的忠诚度其实是很关键的一点,做企业的,尤其是分管营销的都知道的一点就是:高端的用户往往比较忠诚,而看重性价比的用户往往容易“见异思迁”,所以,用户忠诚度也是决定了企业的生存长度。京东的订单单价肯定是比阿里的要高的,阿里的用户更接近中国的中产阶层的群体,这部分用户的忠诚度是很高的,而和京东对标的是天猫,但是从忠诚度的角度来看天猫的用户的忠诚度是略低于京东的。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营,大家从品牌上都相信京东的产品品质更高,快递的效率更快,这个是直觉,而淘宝就更无法和京东的用户的忠诚度相比了。京东的活跃用户基本稳定在3亿多一点,这个也是和中国的中产阶层的数量级别是一致的,而淘宝的活跃用户数量大概接近7亿,因为天猫的用户都包含在淘宝之中的。京东很难去做成淘宝那样,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对京东的品牌是巨大的损害,也丧失了自己的优势,所以我评估京东是不会像淘宝那样,什么都卖的。3、竞争对手阿里和京东直接就是竞争对手,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京东就只有阿里这个对手,准确的说是只有天猫这个竞争对手,但是阿里巴巴却还有个竞争对手,这个竞争对手就是拼多多,拼多多是对标淘宝的,抢占的也是淘宝的用户群体,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5亿左右,距离淘宝越来越近了,而已经远远超过了京东。京东对标天猫,拼多多对标淘宝,天猫和淘宝都是阿里巴巴的基本盘,其他的业务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比如蚂蚁金服,其实不就是依靠淘宝的用户以及供应商做金融业务的吗?如果淘宝这个基本盘被超越,那么他的地位也会受到动摇。蚂蚁金服可是估值超过万亿人民币的企业,如果没有淘宝,会是什么场景?再一个就是菜鸟网络,这个也是昨晚淘宝的生态的配套,是依托于淘宝的,而阿里云其实也是如此,所以电商是阿里的基本盘,这个基本盘目前还受到京东和拼多多的竞争。尤其是拼多多带来的变数太多。京东也在电商的基础上发展了京东物流,同时也发展了京东金融,不过京东在做京东金融的时候和蚂蚁金服的定位是不同的,他走的是B端的生意,是直接为金融机构赋能的,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服务于金融机构,再加上自己的大数据,所以京东金融相对而言更受到金融机构的喜爱,因为两者是合作关系。而蚂蚁金服和金融机构其实是有竞争关系的。总结:从根基上来说,京东更加稳固,但是从生态链上来说,阿里要大得多,所以,如果从规模上来看,阿里巴巴要比 京东大不少,但是从根基的稳定性来说,京东可能更优。
2,中国500强出炉京东营业收入超过阿里但是阿里利润却远超京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就在最近《财富》公布了最新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也第一次入选了全球500强的行业榜单。阿里巴巴位于462位,腾讯位于478位。而这次榜单中除了阿里巴巴和京东外,还有京东。但早在去年京东就位于这份榜单上了,今年京东再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较去年相比排名上移了105位,排在了第261位。看来阿里、腾讯、京东的排名后,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京东能超越阿里、腾讯在去年就登上了这份榜单,且今年还上移了100多位?原来《财富》的这份500强榜单只看营收,不看净利润。而今年京东的营收高达391.55亿美元,而阿里、腾讯分别只有235.17亿美元和228.70亿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净利润的话,阿里的净利润远胜京东,因为京东的净利润还是负的。2017年阿里的净利润为639.85亿元,而京东为-1.52亿元。而京东的营收之所以高是因为京东都是自营商品,而阿里的淘宝只是一个平台,不计入营收,营收来源只来源于天猫=扣除的服务费=外,只有一些平台所花费的推广费用,所以比京东少。但从整体实力来看,阿里依然是国内体量第一的电商,而京东相较于阿里还差的很远。
3,怎样评价阿里系和京东的竞争谁更有优势或者说谁更有未来
阿里与京东的口水战,再度白热化。在上周末的京东年会上,“大嘴”刘强东放言京东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演讲中,围绕假货水货、税收贡献等问题,刘强东多次暗讽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把京东和阿里、刘强东和马云放在一起总是话题不断。当然,在对标阿里之前,京东与当当、苏宁等对手也曾有过交战。但随着去年京东、阿里相继赴美上市,天性好斗的刘强东明白:电商行业二虎相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值得京东正视的敌人只剩下了阿里一个。早在去年双十一,京东和阿里就曾因为商标问题明争暗斗;今年伊始,马云的“京东悲剧”论也引发了不少口水。电商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培育出了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两个巨头:一个是最大的自营电商,一个是最大的平台电商;一个用物流号令天下,一个携流量统帅三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它们之间的竞争将是整个电商行业的主旋律之一。至于最终谁将胜出,则是由体量、格局、管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决定其胜负的也许不是对手,而是趋势和自我革新的速度。阿里优势:大而强从体量层面看,无论是市值、GMV(商品交易总额)、盈利能力还是生态圈的繁荣程度,阿里都远超京东。不过,京东的增长势头良好,未来二者的差距有望缩小。【市值】截至美国时间上周五晚,京东市值329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434亿美元,是前者的7倍。【GMV】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GMV是人民币673亿元,同比增长111%;阿里巴巴同期GMV为人民币5557亿元,是前者的8倍,同比增长48.7%;尽管从增速上看,京东是阿里的两倍有余,但并不意味京东可以在短期内赶上阿里,毕竟两者体量差距太大,且难以预料京东这种急速壮大还能持续多久。【盈利能力】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净收入2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1%,净亏损1.6亿元,亏损原因是受与腾讯合作的资产和业务拖累;阿里巴巴同期收入人民币168亿元,同比增长53.7%,净利润68亿元,盈利能力远超京东。二者营收增速相差不大。【用户】2013年,京东年活跃用户数为4740万;阿里巴巴在其2014财年(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一年时间)的活跃用户数量则为2.55亿,约为京东的5倍。【商户】京东虽然以自营为主,但其开放平台(POP)业务也在高速增长。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共有约5万名商家入驻。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交易总额为26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8%,在总交易额中占比为39.9%。阿里巴巴则号称有800万商家,二者不在一个量级。不过,考虑到模式差异,这一对比不具太大的参考意义。【移动化】移动就是未来。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移动端GMV占比29.6%;同期,阿里巴巴移动端GMV占比为35.8%。占比之间阿里略微胜出,不过随着京东和微信、手机QQ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其移动化的前景有望追上。综上所述,单从体量层面看,京东并不具备与阿里平起平坐的资格。那么,京东的优势在哪?京东优势:正品+物流众所周知,京东是自营为主的电商,B2C是其根基,阿里是平台电商,B2C(天猫)和C2C(淘宝)并重。这种模式差异使得二者成为了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在产品和体验、平台公信力方面大相径庭、各有优劣。【产品】在产品方面,淘宝的品类丰富度自不必言,从服装、家电、3C、家居、百货到汽车,“万能的淘宝”有求必应,这主要得益于阿里并不染指产品,所有的SKU(库存量单位)都由平台上的卖家自发提供。卖家自然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以最终形成了一个品类繁荣的大集市;相对而言,模式类似的京东和天猫,对商品的质量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槛较高,品类较少。尤其京东以自营为主,品类扩张的成本很高。所以从品类丰富度的角度看,京东不占优势。但在产品的品质方面,京东对商品的把控力度更强。长期以来,京东一直以“正品行货”自居,尤其在3C、家电等标准品方面,尽管也时有假货、翻新货等事件被爆出,同时第三方平台上也曾爆出存在供应假货的商家,但相比淘宝上假货水货泛滥、李逵李鬼并存的现状,京东在“正品行货”形象的塑造上显然更有优势。电商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价格致胜,淘宝的急速崛起正是得益于低价这一草根气质。但随着商户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剧烈上升,过去的低价商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加之国内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追求有品牌、质量有保障的商品是未来主流的消费需求。所以,单从商品品质角度看,京东模式具有一定优势。当然,意识到B2C才是未来的阿里巴巴,近几年也在不遗余力的发展天猫。不过,按照目前的现状看,天猫更擅长服装等品类,3C、家电方面京东的实力更强一点。【体验】电商的体验可以划分为网站体验、支付体验和物流体验、售后服务体验四个环节。网站体验方面,京东和阿里的差距并不明显,这里不做赘述;支付层面,支付宝有超过3亿实名用户,其中活跃用户接近2亿,京东的网银在线虽然未公布相关数字,但相比二者的差距不小。网银在线未能成为大众支付工具一定会影响京东的支付体验,不过好在京东和腾讯合作以后,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付款,在支付体验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微信支付毕竟是腾讯的产品,除了要交费率之外,过渡依赖微信支付也会影响京东金融延伸业务的发展。物流一直被认为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京东7万多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仓储和配送岗位上工作。自建物流可以保证商品及时送达,可以进行货到付款,快递员未来还能当做推销员使用,成为O2O的线下流量入口。阿里自己不卖商品,所以物流服务通过四通一达等社会化物流企业来解决,虽然马云希望通过发展菜鸟物流来改善局面,但目前尚未看出太大进展。综上所述,在用户体验层面,正品形象、物流体验上京东优势较为明显;而在淘宝越发被诟病的今天,阿里要想捍卫自己的电商帝国,既需要大力扶持天猫,又需要不断完善物流环节,挑战不小。模式之争京东做的是零售业+物流业,阿里玩的是商业地产+互联网广告。零售业和物流业的钱需要一分一分赚,效率就是生命,所以京东注定苦逼;地产业和广告业都是暴利行业,成本低、来钱快,阿里成为土豪一点都不奇怪。【盈利模式】自营电商,自买自卖,京东赚的是差价。举个例子,一台手机进价3000元人民币,售价3288元,京东赚的就是288元的差价。除去仓储、物流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加之,京东一直在大肆兴建仓库、扩充配送队伍,有着这些投入做为背景,不难理解为何京东一直 亏损。而阿里巴巴不管商品、不管物流,只需负责经营好流量,就可坐收租金和广告费,毛利奇高,风险极低。所以,当马云轻轻松松赚的盆钵满盈、走上“神坛”、呼风唤雨之时,刘强东还在苦逼兮兮地和快递员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问题是,羊毛不会出在狗身上,马云虽富,却是建立在数百万商家挣扎生存的前提下;刘强东虽穷,但效率未必就不能致胜。在零售业的链条上,京东和阿里都各占一环,到底谁的模式才是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综合分析。【生态】刘强东有个著名的“十节甘蔗”理论,从零售行业供应链的角度解读了利益分配。他认为,一个产品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到定价五个环节应该由品牌商来做,从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到售后这五个环节应该由零售商来做。京东的策略是做更多的环节,交易是基础,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追求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盈利空间。这意味着,品牌商跟京东合作,只需要专注在产品的生产阶段,流通环节交给京东来做,比较符合专业分工的理念。可以说,京东是零售服务商,是为品牌商打工的。在阿里的体系内,上述十个环节仍然需要由卖家自己来做;而且,为了争抢流量卖家往往还需要付出更多的额外成本,竞争成本暴增,生存状况普遍艰难。这也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感叹在淘宝的生意不好做的原因。刘强东不久前暗讽阿里让卖家赚不到钱,但自己却过得十分滋润,并非没有道理。总之,阿里的模式虽然赚钱容易,但商家之间竞争激烈。当然,京东的重模式也并不完美。按照刘强东的计划,京东希望未来能拥有60万名员工,这样的扩张节奏,蕴藏的风险十分巨大。管理一个拥有60万名员工的企业,保持零售和物流两个方面的效率第一,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格局较量眼界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梳理阿里巴巴的历史不难看出,马云最懂“顺势而为”的重要性。他抓住了21世纪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高增长点:外贸转型、零售业变革、信用缺失以及中国基础物流落后等,并将其变为公司转型的方向。阿里曾经适时地把业务重点从B2B赚到C2C(淘宝),后来又转到B2C(天猫)。在电商业务之外,马云也希望依托支付宝打造一个新的金融帝国,同时,马云还在涉猎医疗、教育、文化等产业。可以说,哪里有风口,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马云。阿里巴巴虽然起家于电商,但未来完全有可能干完就走,等到行业不再呈现高增长态势、需要比拼效率之时,或许阿里的金融、医疗、教育、文化布局已经筑起了另外几座金山。而刘强东则似乎铁了心要在零售行业扎根,除了金融,京东很少参与主业之外的其他业务。零售业赚钱不易,但京东就是要啃这块老骨头。不过,最近两年,京东也在做出改变。刘强东曾期望,京东金融未来十年内要撑起京东70%的利润。理财+供应链贷款+消费贷款+平台业务+众筹,京东手握自己的用户和数据,也在争取另一个春天。但在尘埃落定之前,京东和阿里的竞争还将持续。围绕农村电商、O2O等新兴领域,双方短兵相接、争个你死我活也不意外。对供应商和消费者来说,有竞争才会有越来越好的产品、持续改进的服务。
文章TAG:
阿里干不过京东阿里 不过 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