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二个问题,物业公司是否需要,居民是否还要缴纳物业费,好像寻找答案要容易点。忠仆公司社会治理研究部认为,物业公司作为承接小区居民服务的第一责任主体,按照现有的《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条例明确指出,物业服务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公共区域的维护保养,还有房屋水、电、气、电梯等各类设施的维护保养及垃圾处理、保洁等环境工作,这些都是居民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服务,如果没有了物业公司将极大的影响居民的生活,所以小区不再封闭后,暂且不讨论是否“推倒围墙”,物业公司不但不能取消,而且提供的物业服务应该更加完善,更加有针对性。
那么,针对居民并不支持住宅小区不再封闭是源于对于安全的担忧,这个问题如何化解?乍一看,好难,小区不再封闭了,出入口多了,车行方便了,但是车速也会上去了,从一栋居民楼到另外一栋居民楼是不是会被车撞?车辆进出方便了,那各种人员出入是不是也容易了?贴小广告的,有商贩们的,小偷小摸的是不是就来去自由了?这些种种的担忧如何化解?
不破不立,“推倒围墙”倒逼物业服务的改革,其实居民需要更好的服务来适应将来的“街坊模式”。
传统房地产建设的物业小区势必要与原地面“邻居”做好红线区分,大部分都是依据道路,围墙等设施区分,而且传统的物业管理更多的把重心放在了被动解决上,有了问题——去解决,很少主动的决策和提前预警来处置问题。
在没有了围墙的情况下,居民的各项服务如何保障?像上文提出的居民的各种担忧如何避免?没有了“围墙”的小区红线如何识别呢?
忠仆公司社会治理研究部指出,物业公司需要第三方的技术支持来实现物业服务的提升,像小区虚拟红线的应用,物业公司的物管人员利用智能巡更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小区的管理区域,配合上小区的监控以及红外等物联网应用,可以更加完整的构建一套人员定岗定时巡更+实时物联网监控的双保险模式,为居民的安全保驾护航。
同时,对于没有实体围墙红线的区分,各类小区的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绿地维护保养,也势必上升到了新的层面,在克强总理互联网+的大思路下,物业服务的问题发现机制与处置机制也势必要改革,提升到新的层面,如微信、微博、APP的应用,公众可以主动的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参与到小区的自我管理与维护上,所有居民发现与反映的物业区域内问题,可以有效快捷的直接订单式派发到不同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人员、机构,并在第三方的评价激励机制下,督促物业管理与服务的人员、机构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有效的建立一套互联网+下物业与居民的良性互动模式。从而打造《意见》中提出的“形成政府、社会、市民等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治理格局。”将“街区制”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同时,革新物业服务弊端,真正实现符合我国国情的“街区制”。
文章TAG:改革 服务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