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模式适用于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吗?——蒋勇 张向拓

Uber模式适用于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吗?——蒋勇 张向拓

几天前,无讼阅读推出了一篇叫做《Uber宣布进军法律服务市场︱地球已经无法阻止Uber了》的调侃文章。我本人也被小编们恶搞了一把,成为了“和Uber签约的首批律师之一”。文章讲得活灵活现,居然让一些律师同行信以为真,甚至还有人打电话给我,特意核实这件事情。

玩笑归玩笑,如今大热的Uber模式真的适用于法律服务行业吗?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肃问题。

Uber,可以说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按需经济”的典型代表。所谓“按需经济”,是指由科技公司创造丶通过即时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活动。它以需求为中心,结合所有可供利用的闲置资源,提供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相匹配的商品或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需求与供给之间更精确高效的匹配成为了可能。

在过去的打车市场,想要打车的人常常需要苦等在路边,碰运气式地打车。有时等了很久,却等不来一辆空闲的出租车。而现在,通过Uber,只要点击手机屏幕上的一个按钮,系统就会根据你所在的地点和你对车的要求自动匹配最近的空闲司机,让你的打车需求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精确满足。

在法律服务市场,客户需求与律师能力的匹配也困难重重:年轻律师苦于无力寻找案源,许多当事人却不知道可以帮助他的律师在哪里。试想,如果当客户急需一份买卖方面的格式合同,只要拿出Uber一键呼叫律师,系统就会自动匹配有相应能力的空闲的律师,在几分钟内就有律师与客户沟通,拟出合适的合同,客户的需求也将得到最及时的满足。

律师们有了更多接触案源的机会,客户们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也会大大减少。如此看来,这样的“法律Uber”的确非常不错。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Uber提供的更多的是标准化的产品——提供司机载客人到目的地。虽然在法律服务市场上,也有诸如草拟合同这样的简单丶标准化的法律服务需求,但大量更复杂,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同样不容忽视。

越是个性化的法律服务,就越难通过“一键找律师”的方式加以满足。

首先,客户寻找法律服务的标准和寻找出租车的标准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寻找出租车时,如果车型丶司机驾驶技术大体相当,人们就会倾向于选择更低价的服务。这也是为什么,Uber通过低价丶优惠券等多种方式成功吸引到了大量客户。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法律电商  中国  模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