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医疗服务上,蕙泉除了智能自诊系统这一大核心产品外,还有两大稳固的智能导诊系统、家庭辅助决策系统业务板块,这两大版块目前在市场上有较广的应用。随着市场对这两大版块的需求愈发高涨,蕙泉为AI医疗资本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自给自足”的道路不易走
在千变万化的传统医疗市场和AI医疗市场并存的时代,优质的创新企业更能在市场生存。蕙泉通过“自给自足”的创新方式迎合用户,用户无需进入医院诊治,这样的创新思路确实给蕙泉带来很好的市场效益。
但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事实是,医学是有章法可循的专业领域,而半个医生输出的诊断结果过于宽泛,呈网状结构展现给用户。而在当前市场上,用户医学知识有限,面对琳琅满目的结果缺乏分辨、处理能力,同时,半个医生输出过多相关疾病治疗的药物结果,用户难以准确对症下药,容易造成蕙泉用户流量、用户黏性下降。因此,未来几年内,AI医疗仍以小病、慢性病的诊断为主。
同时,用户的输出诊断、治疗结果均由互联网产出,用户对于网络来源的诊断结果,难免会抱有一丝质疑的态度。半个医生虽然通过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输出结果,但面对传统医疗经久不衰的地位,用户对于网络输出结果,更愿意相信医生的二次确认。因此,要想打破用户传统观念,建立起群众对AI医疗的信任高楼,这条道路会异常艰辛。
传统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融合表面上和睦相处,整体发展呈现朝阳气息,但其实,传统医疗多年打下的“循证江山”不易被AI医疗重新定义,用户对AI医疗输出的结果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是整个AI医疗市场的最重要痛点之一。
蕙泉要如何下棋,才能打破如今的处境?
AI医疗市场目前处于老玩家对立竞争和新玩家难以冲出市场的格局。一边是稳而强的势力,如春雨医生、微医、平安好医生等行业大鳄之间不见结局的战争;另一边则是很多像蕙泉一样的新兴力量,既要面对传统医疗市场的施压,还要保证自己不被强大的老玩家挤出市场。
拥有四年医龄的蕙泉,发展却没有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2014年到现在,仅获得两次较大型的融资,就融资进度而言,蕙泉相较于已完成12亿融资的春雨医生、5亿融资+30亿估值的平安好医生等行业巨头而言,其发展速度仍处于“龟速慢跑”状态。并且从市场影响力上看,蕙泉60万注册用户相较于行业巨头稍显逊色。
在运营模式上,蕙泉以半个医生作为链条与用户连接,因此半个医生在未来市场中需要不断完善APP的操作便捷性和丰富内容服务种类。一方面,在问诊AI的流程上,患者得到的诊断结果越精确越能保证用户黏性,所以蕙泉需要不断加强AI问诊流程、优化诊断结果,为就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
另一方面,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上,处于劣势的企业容易被行业种种压力击败。蕙泉若想登上市场“食物链”顶端,既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积极地从市场上挖掘、吸收高端复合型人才,又要不断增强半个医生在AI医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吸引更多资本入驻,解决其在未来市场上的资金短缺问题。
总而言之,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半个免费医生的梦想固然很好,但实现梦想之前,蕙泉更应先关注企业存在的“隐疾”。随着AI医疗边界的不断扩大,蕙泉却发展平平,蕙泉要如何打破如今的处境,求变之路要如何走?除了巩固自身,还需要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改革,以改革后的自身价值吸引更多资本融资获得更多的资金,梦想才不会破灭。
毕竟,在朝阳的医疗领域,不主动求变的企业,永远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文/刘旷
文章TAG:健康 医疗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