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正在一步步迈向成熟,不再像从前那般简单粗暴。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场、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

趋势在鞭策着企业自我成长,增加研发成本也成了互金企业们心照不宣的共识。马上消费金融在技术研发上,也同样投注了大量心血。据了解其在2018年上半年,投入的研发成本就高达2亿元之多。要知道成立3年以来,马上消费金融在研发上的投入累计也才超过4亿元。

很显然,在增加科技投入的过程中,互金行业谁也不敢怠慢,一旦慢了一步,惨遭淘汰似乎是个必然。但转型技术输出平台日子就一定会好过么?现实情况是,一些互金行业的技术输出平台去年底还在张罗着扩充销售团队,现如今却纷纷减量以应对业务缩减的寒冬,行业变化之快令人措手不及。据了解过去两个月以来,主动向中小银行寻求合作的风控技术输出平台大量增加,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等因素,真正实现合作落地的却是屈指可数。

现实情况在告诫人们,留下来的从业机构唯有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才能维持发展的命脉。

逃离线下、投诉率居高不下

自2017年末以来,许多消费金融机构纷纷开启了增资行动。

如2017年12月,华融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6亿元增至16亿;2018年1月份,招联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至28.6亿元;同样中邮消费金融也提出注册资本由10亿元提升至30亿;马上消费金融也不例外,其刚于7月份获得了新增战略融资20亿,注册资本也从22.1亿元提升到了40亿元人民币。

增资何以成了这些消费金融机构的必然动作?其中必然离不开以下几点因素:一是为满足监管要求,控制杠杆;二是为从业机构增加放贷规模做好充足的资金储备;三是为提升从业机构的行业竞争力。

除此之外,消费金融行业日益上涨的经营成本,或许也是企业增资的缘由。

“人海战术”也不管用了,这句话适用于所有聚焦线下的互金从业机构,包括在线下3C分期、家电、家装等领域都有业务涉及的马上消费金融。原因何在?获客成本、人工成本日益高昂有目共睹,外加前期一些零息产品的价格战,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变得稀薄……线下领域正在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诫人们:撤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马上消费金融也没能摆脱这一魔咒,从去年就有了撤离线下业务的征兆,开始主推“马上贷”、“安逸花”等线上贷款产品,线下3C分期则不再是其业务重点。

显然,过重的线下模式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营成本,令许多企业吃不消,前端销售人员这个从前的业绩香饽饽,现在反而成了企业的负担,从业机构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不仅如此,就连催收的成本投入也同样居高不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金融  消费  场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