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不比大多数内容平台的机器算法机制,不依靠粉丝推荐,基于数据的梯次曝光推荐机制,理论上使得许多中小创作者也能拥有“五分钟”成名的机会。但在微信上想要出名,必须要长期的耕耘,只有不断地通过爆款创作,沉淀出百万、千万级别的忠实粉,才能真正的在公众号里立足。
因为你的基础粉丝量决定了爆款内容的扩散广度和速度。举个例子,同样一篇文章,一个千万粉丝级别大号一次转发就可能轻松10W+,而一个粉丝只有几百的公众号,哪怕篇篇都是“眼球体”,想要走向10W+的道路,若没有大V帮忙进行传播的话,想依靠自然发酵需要漫长的时间。一些创作者为了快速涨粉,甚至不惜花钱让大号在文章里对自己推荐。
公众号在微信生态内只是次级功能,聊天界面只给公众号留了一个聚合入口,直至2017年上线了看一看,公众号才算有了官方给与的第二个入口,虽然这个入口隐藏的很深。也就说,粉丝在微信上想要主动打开关注的公众号至少需要三步,过长的打开链条决定了微信用户常打开的公众号不会超过10个。当头部大号把微信用户瓜分殆尽后,留给中小创作者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就在几天前,一位科技自媒体作者曾在群里吐槽,在运营公众号的前三年积攒了5万粉丝,进入2019年每天增粉的数量越来越少。这是“非专业内容平台”一个必然,当微信用户注意力被一些头部大号瓜分后,注定了后来的中小原创者很难再增长粉丝。当你有了千万粉丝,哪怕内容水准下降也不会短期内就丧失所有粉丝。很多人会花大价钱购买拥有一定粉丝量公众号,背后的商业逻辑正是如此。
在激烈的竞争下,传统大号在公众平台上对粉丝的吸引力也开始减弱,去年6月视觉志传媒创始人沙小皮在一次公开谈话中透露:早期有50%的阅读量,现在只剩下5%了。当微信用户关注的公众号数量越来越多时,平均每个公众号打开的频率就会被稀释。尤其是在公众号关注数量达到某个阈值时,甚至连订阅新的公众号的兴趣都会丧失。
总结一下,用户精力有限性才是微信公众号目前最大困境。基于“订阅”关系的内容机制,好的一方面是给公众号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每个点击背后都是一个活跃的微信粉丝;坏的一方面则是对中小创作者非常不利,想要成为大V,必须要经历一个积累粉丝的过程,红利越小发展越困难。
公众号作为微信上入口很少的一个内容产品,除了朋友圈每天能产生数量有限的几个爆款。几乎再没有其他的流量来源,长期如此,将会降低中小创作者的兴趣。
此次,公众号内测的变化,对于中小创作者而言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产出优质内容增粉的速度增加了。可这仅仅是一个优化,并不能彻底改观微信上中小创作者的困境,也难怪业界经常传出微信将打造公众号独立APP的传闻。在用户注意力逐渐接近极限的现状下,微信公众号不仅仅要改良,更需要一个全新的故事激发活力。
文章TAG:来源 转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