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涨B2B2C(摘自云科技)

要讲B2B2C,先说B2C和C2C。在看斯凯、V+、盛大们如何创新之前,先说清楚亚马逊和eBay。

B2C,亚马逊开创的模式。我进货,然后向C(customer)兜售,不论是谁家的货,所有的C都从我这里买入,就我一个B(Business)。

C2C,eBay开创的模式。我不进货,我搭建一个平台,让所有的C自己来卖货,同时所有的C自己去挑选一个或者机构C去买入,C既是卖家也是买家,多对多的形式。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B2C平台上,买家放心,因为卖家必须保障货品的质量;而既然要保障质量,那么对货源的审核就必须严肃,就只能挑选那些适合压低进价的大宗商品。C2C平台上,货源就相当的丰富,毕竟全天下的C都来开动脑筋,全天下的东西都可以卖,蛇有蛇路鼠有鼠路,不同的C有不同的资源和专长。但这样一来,残次品就在所难免,欺诈横行,你不能保证每一个C都想做百年老店。

上一段的优缺点是相对于用户而言,对于平台构建者而言还有另一番对比。B2C的成本结构里,不需要品牌费用,因为入的货都是名牌,但需要把人都忽悠过来的流量费用,也就是亚马逊和京东商城向Google和百度支付的买路钱;以及物流、仓储等所谓的电子商务运营费用。C2C的成本结构里,首先不需要物流和仓储费用,因为这些都是由小C自己搞定,流量费用是由平台搭建者(比如淘宝)和小C们分担,小C有足够的动力自己去买流量,也有动力掏钱去分淘宝引入的总流量。品牌费用也如是,淘宝有淘宝的品牌,小C有小C的品牌。

总而言之,两个模式确实各有短长,也各有风光。前几年eBay很健,但这两年亚马逊后来居上。但核心的变化是:大家都在向彼此靠近,于是进化出了一种新物种:B2B2C。定义一下:平台搭建者引入一定数量的大B,与其紧密合作向C提供产品,所谓紧密合作,就是共同保证质量,连坐。比如亚马逊和eBay都引进第三方的大B开店直接向C销售。

这样做的好处,是集合了B2C和C2C的优点,同时弱化了其缺点。换言之:求得数量和质量的平衡,与成熟的品牌商家共担成本和风险。

本文当然不是想纯粹的总结下电子商务,而是想说:B2B2C这个模式,其实正在各行各业蔓延开来。究其作为商业模式的精髓,实际上无处不在。而且,有红火成为主流之像。

例一,杭州斯凯网络,是这一年才涌现出来的黑马,做手机应用,据说软件下载量上了十亿的数量级,今年一季度利润500万美金,筹备上纳斯达克。前一段遇见斯凯的CEO宋涛,他说斯凯的理念:“不跟着苹果走”。苹果的AppStore,有点像C2C,只要符合一定的规范,都可以上,让老百姓自己去挑选。斯凯的AppStore,不放开,而是挑选并特意扶植某些有实力的团队,确保他们的应用老百姓喜欢并且愿意掏钱,于是确保开发者都能赚到钱。“只有开发者都赚到钱,这个模式才是可持续的,我们不需要太多没用户没市场的应用”。对啦,这就是B2B2C。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