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如水,阿里似火

作为当今中国互联网的两极,腾讯阿里被自然而然的拿来对比,从市值到利润,从主营业务到投资收益,从员工收入到二马的财富。但在这些可见的数据之外,有没有能将两家巨头的底色差异一言以蔽之的概括?

在刚刚结束的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20周年视频《河流》为我们提供了全新视角。片中腾讯自比“河流”,行万里利万物。如果腾讯似“水”,那么另一极的阿里是否如“火”?曾有人说马化腾是水性,低调沉潜,入木三分;马云是火性,高举高打,气势如虹。这样的水火隐喻是否恰当?腾讯与阿里的差异又是否仅是两人性格的放大?

业务逻辑:涓涓细流与雷霆之火

有位广告公司的朋友曾说:“服务腾讯一些成长中的业务线,很像服务创业公司,前期一般不会有大的营销投入,所以得想好是否愿意陪跑。因为它也许是明天的微信,也许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在腾讯,业务发展的逻辑是自下而上的生长,就如涓涓细流,成功的业务往往不论“出处”,是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自然汇聚成河。今天成为人们通讯必备的微信,及手游第一经典的王者荣耀,无不是由之前不被看好的“边缘”部门做成的。反观阿里,每一项业务的推进都如雷霆之火引爆的声势浩大的运动。无论是王坚做阿里云,还是张勇做天猫,无一不是先预见趋势,战略引导,再强力执行,拼死落地,最终得以成功。

当然,成功的背面是失败。在腾讯,绝大部分失败的业务会遵循市场规律,尘归尘土归土;而在阿里,无论生死都轰轰烈烈,一项业务的开展往往是以声势浩大的战略发布会开始,此后便是不成功则成仁。如失败,那便是自上而下推倒重来。曾经的“储君”俞永福,在阿里大文娱的位置上落败后,自己失了“太子”位,整个大文娱也是一番自上而下的换将。

然而,在阿里自上而下与腾讯自下而上的业务逻辑背后,是什么在发挥作用?腾讯的能力植根于连接,从狭义来看社交属性极强,而社交的形态往往难于规划。正如当年微信与微博的此消彼长,事前无人能够预知,只有让产品在市场上跑一跑才见分晓。而阿里骨子里的交易属性则全然不同,可以做出预判和形态规划,从淘宝十余年的经营可以看出,但凡新战略的提出皆清晰,但凡落地皆需扎实。因此,业务逻辑是商业本质的延伸。

投资形式:自由流淌与聚薪成炬

美团与阿里决裂并投向腾讯的怀抱,这个曾经闹得满城风雨的互联网风波,其核心是美团并不想向阿里交出控制权。王兴不想退休,美团也还想姓美。看看被阿里收入囊中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阿里  腾讯  企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