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平台后来越做越大,已经不限于自身起家的行业,通过平台吸引更多的技术丶服务提供商,并且开始跨界发展,譬如社交平台会做游戏丶电商及硬件等,电商平台也会做文学丶电影及体育等。这些平台几乎会做当前能见到的各种热门行业的业务,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业务也因其战略发展需要而被纳入旗下。实现方式则通过与其他商家合作及收购丶并购。他们自身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或者不愿意做的交给别人做,从而由共同的价值链组成与自然生态类似的互联网生态。
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 ”,一方面可以自己做平台或生态,另一方面在早期也可以加入某个平台或生态,坐那些平台不愿做或者不想做的,从而通过平台及生态战略来实现企业的初步转型。平台一方会为企业提供足够多的帮助与支持,将来很有可能是传统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平台及生态的入驻,另一条则是企业自身的探索,这样可以回避转型不成功的风险。
n 万物互联+
对于“万物互联+”,这个也可以称作“物联网+”。虽然现在各处都是智能硬件,各处都讲物联网,要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未来的“互联网+”形态。“互联网+”被提出来,也正是因为将来会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从商业到物,到人,再到事,所有的都是被连起来的,这将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出现,也会是“互联网+”的最终目标。因为在那个时代,商业及企业已经不分线上与线下,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一统”的状态,也就不会再有所谓的企业转型之谈,“互联网+”也就完成了其使命。关于未来的“互联网+”,这里不再详述,我将会在另一篇文章中给予叙述。
应该怎么理解“+”
除了对“互联网+”的互联网部分做一个解构,这里也简单的说说其中的“+”。这个“+”可以看作是连接与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这个“+”之中。这里面会有政府对“互联网+”的推动丶扶植与监督,会有企业转型服务商家的服务,会有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不断造访,会有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不间断的探讨,还有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各种设备丶技术与模式。如果去翻阅资料,还会有更多内容在里面。总之,这个“+”即是政策连接,也是技术连接,还是人才连接,更是服务连接,最终实现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对接与匹配,从而帮助完成两者相互融合的历史使命。
在技术上,“+”所指的可能是WiFi丶4G等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的LBS,传感器中的各种传感技术,O2O中的线上下线相连接,场景消费中成成千上万的消费,人工智能中的人机交互,3D打印中的远程打印技术,生产车间中的工业机器人,工业4.0中的一是智能工厂丶智能生产与智能物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技术来为“互联网+”服务。
本篇文章主要谈什么是互联网+,事实上除了对其做了一个定义,大部分聊的还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内容,这算是笔者的一点研究。或者说,笔者认知的“互联网+”就是今天我写的这样的,不一定是准确而全面的,期待更多的相关人士与我探讨。
对于文末“+”的部分所提到的那些技术,是业内人士司空见惯的,不过对传统企业从业者来说可能还是很新鲜的。关于这些技术的具体情况,我会在另一篇的文章中展开叙述,希望各位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持续关注我。
[王吉伟,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专栏作者,评论人。关注电商丶O2O丶传统行业转型丶新媒体丶大数据丶智能家居丶物联网等前沿行业的最新动态。 微信mcjave, 微信公号jiwei1122]
文章TAG:互联网+ 商业模式 传统企业